第1248章 遭遇现实挑战(2 / 2)
’。”
他又点开那封山区老师的邮件。
“有个孩子问我,老师,如果我也想当吴一处那样的人,现在该做什么?我说,先好好读书。他点点头,回座位时脚步都变稳了。”
吴一处盯着屏幕,嘴角动了动。
他低声说:“在毒蛇山谷被五只精英怪围剿都没怂,现在被人背后捅刀子,就想让我闭嘴?”
语气像自言自语,又像对着某个看不见的对手宣战。
下午回到工位,邮箱提示音响起。
一封匿名邮件,标题空白。
附件是一张聊天记录截图——
对话框里,“吴一处”的头像下写着:“哈哈,那些文章全是编的,就是为了炒热度接广告。”
截图做得挺真,连字体和界面细节都还原到位。
他看完,面无表情地把文件拖进了自己的加密备份空间。
然后打开ppt,新建了一份文档。
标题打上去:
《用户行为与情感共鸣模型分析——基于<我在玛法那些年>社群运营实践》
光标闪烁着,他开始列大纲。
第一部分:虚拟世界中的集体记忆构建机制
第二部分:高情感投入用户的决策路径追踪
第三部分:从“共情”到“行动转化”的真实案例拆解
他一边写,一边调取群里用户的互动数据,把那些深夜留言、辞职信、绘画投稿全都分类标记。甚至把小程序生成的日志样本也导入进来,做用户画像建模。
下班铃响了,办公室的人陆续离开。
他还在敲键盘。
手机放在桌角,微信群消息不断跳出来。
“大佬你看到热搜了吗?#玛法老兵造假#冲上本地榜三了!”
“有人放出了所谓‘内部录音’,说是你承认造假……”
“你要不要出来回应啊?”
他一条都没回。
直到虞媚儿发来一条语音:“你还好吗?”
他按住语音键,只说了三个字:“我在写。”
然后继续往下写。
第四部分:如何用现实规则,证明一个“不像真的”的故事是真的。
他写道:“当一群人因为一段共同记忆而改变行为模式,这种影响力本身,就是最真实的证据。”
写到这里,他停了下来,回头看刚才做的图表。
一张折线图清晰显示:自从专栏上线,社群成员的日均有效学习\/工作时长提升了37%,情绪类负面词汇使用率下降52%。
这不是虚构能带来的结果。
窗外夜色渐深,写字楼里的灯一盏盏熄灭。
他合上电脑,起身时顺手关掉了顶灯。
黑暗中,只有屏幕休眠前最后闪过的那张ppt标题还残留在视网膜上。
他抓起外套往外走,脚步沉稳。
电梯下行时,手机又震了一下。
他没看。
走出大厦,冷风吹在脸上,他忽然想起十五年前第一次踏入玛法大陆的新手村。
那时他一身布衣,手里攥着把生锈的铁剑,面前是漫山遍野的骷髅兵。
所有人都说他活不过十分钟。
但他站到了最后。
而现在,他面对的不再是怪物,而是质疑、抹黑、抢功、排挤。
可规则没变。
想赢,就得扛住压力,打出超额价值。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社群运营负责人的号码。
“明天开始,启动‘真实见证计划’。”
“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我在玛法那些年》不是小说。”
“它是一场正在进行的改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