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探测距离4000公里?(2 / 4)
彭林和徐永安元帅谈话的时候,参谋疾步穿过砂石飞扬的阵地,并登上了观察塔。
“报告首长!”
“红旗-19反导系统已完成战备部署,随时等待检验!”
他立正敬礼,汇报说道。
“嗯!”
“通知火箭军部队,让他们自由选择时间发射东风-21D以及东风-26导弹,对红旗-19反导系统进行测试!”
彭林随即下达指令。
他并没有规定东风-21D以及东风-26导弹的发射时间,而是让负责发射测试任务的火箭军部队自己择一时间自由选择一处发射阵地进行发射!
这样才可以用最高的实战标准检验红旗-19反导系统的的拦截能力!
……………………
与此同时。
戈壁纵深,某火箭军旅指挥车。
电子警报声骤然撕裂清晨的寂静,旅长陈剑的指挥车上弹出加密指令:“03试验区·红旗19拦截测试·发射权限已解锁”!
他一把扯开伪装网,迷彩手套拍在通讯器上:“全旅按照“猎鹰-7”预案,公路机动!”
随后,这支临时在戈壁驻训的东风-21D导弹旅立即展开战术机动。
对于陈剑他们导弹旅而言,这次的主要任务目标虽然是检验红旗-19反导系统的拦截能力。
但是,这对于他们东风-21D导弹旅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次检验呢?
在发射过程中,导弹本身的射程、速度、精度是“硬实力基础”,但人的决策、操作、协同直接决定这套硬实力能否“精准落地”,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能弥补导弹性能的短板!
当然,也很有可能因为操作失误而浪费性能优势!
所以在这一次“任务”中,陈剑非但丝毫没有任何放水的想法,更准备通过阵位选择、目标识别与任务规划,突破红旗-19反导系统的拦截,并精准命中目标!
阵位选择绝非“找个空地发射”,而是结合导弹类型、目标特性、战场环境的精准决策,直接决定导弹能否顺利飞抵目标区!
在旅长陈剑的命令下达后,十二辆8×8重型TEL发射车碾碎戈壁薄霜,柴油引擎的咆哮惊飞岩缝中的沙狐。
第一发射单元在盘山公路急停,液压支腿“嗤”地插入岩缝,导弹舱盖弹开的瞬间,北斗天线已锁定2000公里外的靶标。
第二发射单元则伪装成货运车队穿过峡谷,突然甩开篷布,起竖架在15秒内将22吨重的东风-21D推至45度仰角,弹体上“首战用我”的标语在晨光中刺眼。
第三发射单元故意绕行盐碱地,轮胎卷起的灰白烟尘中,导弹定位系统正与“遥感-7”卫星实时校准!
同一时间,东风-26导弹旅也开始行动。
两辆16轮超级重型TEL发射车碾过干涸河床,每枚导弹的碳-碳弹头罩在热成像仪下泛着幽蓝。
在经过快速战术机动后,导弹分队突然急刹,液压系统在狂风中稳住40米长的庞然大物。
技术兵用激光测距仪快速扫描地平线:“电磁环境洁净,无雷达波束扫描!”
诱饵组则在10公里外同步展开充气假目标,红外特征模拟器将热信号伪装成民用油罐车。
导弹阵地不仅要选择最佳的发射阵位,更需要做好隐蔽工作,“既覆盖目标又隐蔽安全”的才是最好的阵位!
并且这个隐蔽安全不仅包括不被敌人袭击,更包括避开敌方侦察卫星的过顶时间、远离敌方特种部队渗透区域等等!
哪怕导弹的飞行路线提前暴露,都有可能导致导弹被拦截!
大约两个多小时后,东风-21D与东风-26导弹旅全部选择好发射阵位!
“5、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