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土豆买礼物(1 / 3)
婚事的筹备被长辈们一手包揽,顾从卿和刘春晓倒落得清闲。
刘春晓依旧每天按时上下班,医院的工作虽忙,却也规律。
只是下班路上总会绕去四合院看看,瞧瞧婚房的准备得怎么样了。
周姥姥新做的被面是不是她喜欢的牡丹花样,偶尔碰上顾从卿,两人便并肩走一段,说些无关紧要的家常,空气里都带着点甜丝丝的期待。
顾从卿则把空闲时间全耗在了四九城最大的图书馆里。
外文文献区的管理员几乎天天能看见他,抱着一摞厚厚的书坐在靠窗的位置,铅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时而皱眉翻看地图,时而对着一本泛黄的英国民俗志凝神思索。
从地理气候到历史沿革,从经济政策到社会习俗,只要是和英国沾边的资料,他都一一找来,分类整理,重要的段落还会抄在卡片上,按主题捆成一摞,塞进随身的帆布包里。
“你这是打算6把图书馆搬回家了?”
刘春晓下班去图书馆找他,见他桌前堆的书比人还高,忍不住打趣。
顾从卿抬头笑了笑,指了指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多记点总是好的,万一工作上用得上呢。”
他把一本《英国工业发展简史》推给她,“说不定以后有机会打交道。”
刘春晓翻了两页,笑着摇头:“跟你这未来的外事干部比不了,我还是好好研究我的病历吧。”
家里的土豆也没闲着。
转回原来的小学没几天,就被老师找了趟家长,
不是闯祸,是落下的功课太多,得赶紧补上。
顾母便每天晚上盯着他做题,土豆趴在桌上,铅笔头咬得坑坑洼洼,嘴里还念叨着:“哥结婚那天,我能不能带小红花?”
“先把算术题算对了再说。”
顾从卿揉了揉他的头发,把刚抄好的英国地名卡片收进包里。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长辈们忙着备婚,年轻人各有各的牵挂,连院里的槐花都像是知道喜事将近,开得比往年更热闹些。
周日上午,顾父提着点心匣子,顾母揣着块新扯的红布,周姥姥和周姥爷跟在后面,一行人往刘家去。
阳光正好,照得青砖地发亮,远远就见刘父刘母站在院门口等着,脸上堆着笑。
“快进来坐。”刘母热情地往屋里让,手里还擦着刚洗好的苹果。
两家人围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刚寒暄两句,顾母就直入正题,拉着刘母的手说:“咱两家是老邻居,多少年的情分了,今天就不讲那些虚礼。
春晓要到我们家来,你只管放心,我指定把她当亲闺女待,这话保真,不带半点虚的。”
她拍了拍刘母的手背,语气恳切:“春晓在医院上班忙,家里的活计不用她沾手,实在忙不过来,还有从卿那小子,让他干。
她要是想回娘家住,抬脚就走,我们保证半句闲话没有。”
刘母听得眼眶有点热,笑着拍了拍她的手:“瞧你说的,多外道。
咱们住一个院多少年了,你们的为人我还不清楚?
春晓能嫁到你们家,是她的福气,我一百个放心。”
刘父在一旁点头附和:“孩子们从小一起长大,知根知底,日子肯定能过好。
至于结婚的日子,我跟她妈商量了,六月十九就挺好,顺顺当当。”
顾父连忙应道:“好日子,就听你们的!
到时候就在从卿爷爷那大院摆几桌,都是自家人,热热闹闹的就行。”
周姥姥笑着插话:“嫁妆啥的也别费心,孩子们过日子,实用最要紧。
我都给春晓备了两床新被面,棉花是新弹的,软和着呢。”
刘母摆手:“您太周到了。
我们也没啥讲究,就盼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