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章 孟珙:赵朔大王,给的实在太多了!(5 / 6)
用海军正红旗,就可跨过长江了。
不过,赵朔却微微摇头,道:“那却不忙。杨惟中!”
“在!”
杨惟中,在历史记载中,幼时父母在蒙古与金国的战争中遇难,因机缘巧合,被成吉思汗的三子窝阔台收养。
他“知读书,有胆略”,二十岁时就奉命出使西域三十多个国家,“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使这些国家归顺元朝。
杨惟中既是大汗养子,又有勇有谋有功绩,自然深受器重。
后来更是接替耶律楚材,以中书令行使宰相职权,在任期间敢作敢为,治绩显著,“天下畏其勇而怀其仁”。
赵朔改变了历史,杨惟中却没有落入窝阔台的手中。
他经过科举,展露头角,现在是赵朔的翰林学士,随军为赵朔起草各种诏书。
赵朔说道:“你为我起草一道诏书,呃……就叫《告江南军民百姓书》吧,写好之后,明发天下。再让黑冰台动手,贴遍宋国各大城池。”
“具体内容怎么写?”
“就写上在襄阳发生的种种事情。告诉那些文人士大夫们,如果他们还想保卫他们的特权,就马上率军勤王,与本王在临安做上一场。”
“另外,再告诉那些武人们,他们的忠心,和岳武穆相比如何?而现在的大宋皇帝,论起军政之能以及德行,和高宗赵构比起来又如何?到底是帮谁,他们可要想好了!”
“本王吊民伐罪,华夏一统,再立新朝,岳武穆之事,再也不会在新朝发生,”
杨惟中眼前大亮,道:“好!大王这一道《告江南军民百姓书》,可当百万雄兵也,”
这是他的心里话。
这些武将再忠诚,能有岳武穆忠诚?岳武穆还不是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屈死风波亭?
赵构再不是东西,那也保存了南宋的半壁江山,也没有把岳飞他妈害死啊!
你们这些武人,到底要怎么办?
赵朔倒要看看,他这次兵进临安,到底有那个武将来救!
……
……
十日后,临安城,皇宫。
“陛下,这事真是您干的?您真的给魏了翁发了秘旨?”
郑清之手拿那份《告江南军民百姓书》,向着皇帝赵昀看来,满面的恨铁不成钢之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