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章 一二四零年的大灾,检验赵朔汗国的成色!(2 / 6)

加入书签

;   他以忧国忧民的态度,向朝廷提建议,劝朝廷谨慎行事,不要轻易兴兵,难道有什么错吗?

    国虽大,好战必亡嘛。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但是,报纸要想卖出去,那得登百姓们愿意看的。谁愿意看这种丧气话?没有报纸愿意帮他刊登。

    以后赵朔汗国又实行了舆论管制,就更别提刊登了。

    别之杰真是生了一肚子气。

    后来,赵朔东征扶桑结束,种种过程和战果都在各大报纸上刊载。

    别之杰刚开始还暗自庆幸,没有发表那篇文章,要不然现在可就要被打脸了。

    不过,接下来,民间的反应实在是让他看不过眼。

    其一,就是硫磺价格的应声而落。硫磺除了做火药之外,还有着做药用,治疗皮肤病。可以用在工坊中防腐和漂白。

    随着大批的硫磺从扶桑运来华夏,无论药铺里面的硫磺,还是各种烟花的价格都应声而落。

    有便宜东西买,百姓们能不高兴吗?

    其二,随着扶桑巨大金银储量的传出,不仅是汇票开始大规模的流行,而且使商人、工坊主们大受鼓舞,杭州的市面上越发兴旺。

    很简单的道理,钱荒的问题几乎是彻底解决了。

    历朝历代,生产力被破坏严重,就会物价飞涨。但是,如果生产力发达,但是货币不够,就会出现钱荒的现象。空有货物没有一般等价物,商品价格降低都卖不出去,只能亏本。

    比如大唐年间,武则天时期就出现了钱荒的现象。为了缓解钱荒,朝廷下令,不得积蓄锦缎。锦缎,当时是能当钱用的。富贵人家积太多的锦缎,那不就更加钱荒了吗?著名的酷吏侯思止,就是因为私蓄锦缎被斩。

    事实上,南宋经济发达,本来就有着“钱荒”的问题。

    南宋朝廷下旨,严禁将铜钱运往国外。

    无他,宋国的铜钱都不够用,而外国又需要大量宋国的铜钱,不禁止铜钱外流行吗?

    正所谓:“禁铜钱无出化外,及闻沿边纵驰,不复检察。自今五贯以下者,抵罪有差;五贯以上者,其罪死”。

    换言之,只要向境外走私五贯铜钱以上,直接死刑!

    不是被逼急了眼,南宋朝廷能公布如此法令?

    完全可以说,钱荒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南宋经济的继续发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