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单刀赴会(1 / 2)
而在被前燕占领的幽州各地,檄文则通过秘密渠道,由王仙芝、王猛早年布下的暗线,以及那些心向冉魏的豪侠、不甘压迫的士人,在深夜里传递,在酒肆中低语,在乡村间悄悄流传。
蓟城,一座大宅的密室内,几名原幽州官吏围着抄录的檄文,激动得浑身发抖。
“吴先生……道出我等心声啊!”
“慕容氏看似礼贤下士,实则猜忌甚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当联络旧部,以待王师!”
渔阳郡的一个村庄,老族长将儿孙唤至跟前,指着偷偷藏起的檄文抄本,老泪纵横:
“记住!我们是汉家儿郎!这地,是祖宗传下来的!慕容家的税,我们交一时,但不能交一世!等冉天王打过来,你们……知道该怎么做!”
甚至在前燕军中,一些被裹挟或征召的汉人士卒,也开始人心浮动,私下传递着消息。
慕容儁在蓟城皇宫中,很快收到了这篇檄文。他览毕,勃然大怒,将檄文撕得粉碎!
“吴笛竖子!安敢如此辱我大燕!传令,严查私传檄文者,格杀勿论!命慕容恪,加紧备战,朕要亲率大军,踏平黑山,生擒此獠!”
然而,杀戮只能压制表面的反抗,却无法熄灭心底的火焰。檄文如同一颗精神的种子,已经在幽州乃至整个北中国的土地上播撒下去。它清晰地定义了敌我,赋予了抵抗以正义之名,将慕容鲜卑钉死在了“侵略者”的耻辱柱上。
吴笛站在黑山之上,远眺北方。他知道,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这篇檄文,就是他射向慕容氏的第一箭,也是凝聚己方力量、动员广大民众的战鼓。
“接下来,”他轻声自语,仿佛在对这片古老的土地承诺,“就是真刀真枪,将这篇檄文上的每一个字,变成现实的时候了。幽州,必须光复;慕容,必须驱逐!”
中原的天空,战云密布,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已然拉开了序幕。而这一次,冉魏的军队,将背负着“保卫家园”的正义旗帜,和万千民众的期盼,向北进军。
刘琨、九叔等人也纷纷劝阻,皆认为此举过于冒险。
吴笛微微一笑,手中玉笛轻转,一股难以言喻的磅礴气息,如同沉睡的巨龙苏醒,缓缓弥漫开来。这气息并非咄咄逼人,却浩瀚如海,深不可测,仿佛与整个天地融为一体,让在场所有修为高深之人,包括已是金仙的冉闵、李一民,都感到一种源自生命层次的压力。
“我之道,诸位皆知。”吴笛声音依旧平和,“此行,先礼后兵。若彼等愿听道理,明是非,自然最好。”他目光陡然深邃,如同蕴含星河流转,“若不听……我亦备有‘道理’。”
他轻轻一步踏出,脚下凭空生出五彩祥云,瑞气千条,霞光万道,将其身形托起,宛如谪仙临凡。
“我意已决,诸位不必再劝。黑山与军中诸事,暂由永曾(冉闵)、士稚(祖逖)、越石(刘琨)共同决断。王猛、仙芝,新政推行不可懈怠。”
言罢,他不再停留,对众人颔首示意,青衫袖袍一拂,脚下祥云便载着他,悠悠然升空,向着东北方向,飘然而去。方向,直指幽州蓟城!
空中,只留下一缕清越悠扬的笛音,渐行渐远,那曲调苍茫、悠远,带着一丝淡淡的哀伤,正是古曲《关山月》。笛音如丝如缕,仿佛描绘着边关冷月高悬,照彻万里荒漠,带着戍边者无尽的寂寥与思乡之情,缓慢的节奏如同沉重的脚步,偶尔的旋律跳进,又似心中涌起的波澜,闻之令人心弦为之颤动。
冉闵等人目送那五彩祥云消失在云天之际,心中百感交集。他们知道,吴笛此行,绝非简单的“劝说”。那展露出的“金仙大圆满”的修为,便是他此行最大的底气,也是最后的“道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