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章 春华无悔(3 / 4)

加入书签

),解放战争后期,为隐姓埋名,随曹哑巴姓改名曹秋实,后离开书寓,随姚灿华返乡参加工作。

    1955年,随陶灿华调入地方戏剧团,1965年调往津门任电影院售票员并于1981年退休。1984年,曹秋实因火灾意外离世。

    陶灿华,1945年8月加入抗日杀奸团。1948年津门解放前,应唐璎珞要求,封存叙情书寓地下室。

    解放战争后期,为隐姓埋名,改回姚姓,携妻子曹秋实及幼子姚望归离开书寓,返乡参加工作。

    1955年调入地方戏剧团,1965年调往津门工作。

    1980年,以陶灿华之名成立灿华戏剧团。

    1984年,因火灾丧妻,同年丧子,灿华戏剧团亦解散。

    2020年,陶灿华于叙情书寓无憾离世。

    杨妈(杨盼宜)孟大爷(孟得水),1948年夏,经唐璎珞撮合二人组建家庭并收秋实为义女。同年秋,唐璎珞将叙情书寓转入杨盼宜名下。

    解放战争后,杨孟夫妻入职津门当地国营被服厂,任食堂工人。

    1967年,因被服厂工人住房条件紧张,杨盼宜无偿将叙情书寓借予被服厂进行分配。

    1968年,杨孟夫妻相继退休。

    1979年,因被服厂搬迁,将叙情书寓偿还至杨盼宜名下。同年秋,杨孟夫妻二人因年迈恐书寓荒废,决定由曹秋实继承房产。

    1980年,杨盼宜及孟得水相继离世。

    关秉文,1948年携唐璎珞及侄女唐同仇离津赴渝,后随败军撤往蛙省。

    看到这里的时候,卫燃不由的眉头一皱,在涉及关秉文的经历的这段文字的后面,明显还有很长的一段话。

    但不知为什么,这段话所在的位置,那原本淡黄色的纸页却像是泡过水一般模糊不清,竟是连个完整的笔画都辨认不出来。

    就在他奇怪的功夫,这金属羽毛笔已经写出了有关冯懋耘的经历:冯懋耘,1945年冬随茉莉及春华戏班子赴港岛。

    然而,就和刚刚关秉文的那段文字一样,在这短短一行字之后写出的大段文字,却同样是模糊不清。

    都没等琢磨明白,这金属羽毛笔却又写出了“唐晓燕,唐丽莺,唐美鹃”这样三个名字。

    但是这三个名字背后的介绍更加过分,却是干脆只有名字,剩下的全都是模糊不清的一长段混沌。

    是为了保密,还是这羽毛笔写着写着没墨了?

    卫燃忍不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