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折中(1 / 2)
不过有盒子是个好兆头,盒子里必然装的物件,肯带着物件上门,意味着两人关系还有缓和余地。
姜素娘捏着帕子在门口站了一阵,确记不起盒子来历,只得交代贴身女使道:
“你别跟着我了,就在这候着吧,要有什么动静,赶紧来知会我一声。”
女使点头称是,姜素娘又探身往门里瞅了一瞅,瞧见渟云竟还在外厅,没往里屋去。
个中缘由不知为何,免不得她隐隐不安,然姜素娘轻叹一声,放下手终没进去,女儿陶姝的事儿,莫说表象观之,就是细细听,她在几年前就已经听不懂了。
渟云死死盯着那丫鬟头上道巾,疑惑甚至是怀疑自己走眼,看罢一个又看站在屏风中门的另一个。
目光游移,俩丫鬟被她看的莫名其妙,竖掌行礼道:“娘子为何一直看咱们呢。”
渟云抓着盒子,索性走近了些许,略抬手示意丫鬟头上,问:“你戴的,是九阳巾?”
“噗。”
另一丫鬟失口作笑,步履轻移凑过来道:“娘子来咱们这几多回了,又不是外人,何必调笑咱们底下,我与她,哪知道什么八阳九阳的。
昨儿尊者还说呢,谢府四姑娘今儿定是要来,这不你就到了,往里面进香就是,怎么杵在这点上火儿了。”
渟云哑口,才看凑上来的这个,正是昨儿去谢府递道函,气头上没顾着细看,现渟云眯缝眼睑,看其头上,十成十的九阳巾。
巾者,冠也,道者,加冠,固称冠人。
在观子的时候,师傅多为道髻,少有冠时,但经典记载,观照所授,道巾各有不同,是以祖师门派修行长短区分:
受初真戒者,戴纶巾,受中极戒者,戴三教巾,受天仙戒者,戴冲和巾。
这俩伺候陶姝起居的,顶多得了授篆,按理不应加巾。
且九阳巾,乃是正一派尊道陵为祖师,称正一靖应显佑真君。
而师傅观照,行的是全真教义,尊重阳为祖师,称开化辅极帝君,门中冠人皆着逍遥巾。
二者差别,在于正一冠人,以符箓驱邪、祈福禳灾为道,是为道兴天下,而全真者,讲修道修心,天人合一,是为道求自身。
双方未必有高下之别,但渟云幼年便随观照,自是认为正一派别与山上观子南辕北辙,陶姝已拜了山上祖师,再着九阳,无异于一身二投。
“快进去啊。”
女使笑着催道。
渟云暗哼一声,扭头往里,过了屏风,才看陶姝房中也成道房陈设,乾坤两位各列道台,台下蒲团木鱼齐备,东西两仪皆有供桌,桌上香火瓜果不缺,同是供的三清四帝诸方仙尊。
陶姝人在在经案处坐着,顶戴莲花冠,嵌的玉石翡翠分阴阳,髻插子午簪,雕的五岳如意生太极,手上拿着一只小管细毫,笔尖处滴金淌银,落在一副祥云纹的朱色楮纸上。
听见动静,倒是抬头望了一眼,见是渟云,立时又垂了下去,手腕丝毫未停,“三月三真武大帝法会,淑妃娘娘虔心求福,愿意以手抄五经为供。
放眼朝中整个道正司,我的云篆写的最好,这活儿落到我身上了,你自个儿找个地方坐吧。”
渟云出气声沉,没作应话,陶姝又道:“你是想通了,要来拿度牒?这样最好,观子要替贤太妃办事,你我在一处,也有个商量。”
“你不是去给我送度牒的”
,渟云走进些许,“月初四,你去谢祖母处也不是替我说话的,你只是去吓唬谢祖母,你想吓唬谢简,你想让他不敢在朝堂上替晋王声。
你从头到尾,只是拿我当个幌子,对谢简和晋王挑拨离间。”
“你看。”
陶姝顿笔,将笔尖在砚台里挂了挂,轻放在旁儿笔搁上,这才抬头笑道:“我就说咱们该在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