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训练(4 / 5)

加入书签

于他们之间根本就不熟,从成分上都不一样,毕业了之后多半也要各奔东西。

    北国子监的学员,成分有90%都是一样,家庭背景都差不多:

    多半是生活在一座巨大的工业城市里,从小家里有配套齐全的,有水电的居民楼。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

    他们从小到大没怎么离开过自己居住的居民区,从小到大的同学差不多都是一群人,而且上学的地方离家不会超过2公里。家附近走不了几步,从理发店到电影院的各种配置都是齐全的。他们甚至没怎么买过东西,因为日用品靠填表的物资配给差不多就够用了,钱多半是拿来买副食品的。

    他们家里多半还都会有一辆一模一样的小汽车,是发的。一种产量极高的家庭轿车: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留出车头的巨大行李箱。速度不是很快,但可以上高速。维护保养都很方便,而且非常省油。

    无论是铁路、电力、石化、煤钢,各个行业都差不多。他们从小就接受公立教育和国立教育,其经历都非常类似。而且和南国子监不一样,北国子监的风评非常好——主要是因为,北国子监提供的认证,非常方便他们之后衣锦还乡。来自铁路系统的最后还是会回去,别的也一样。

    这倒并不意味着他们之后就要去从事和父母一样的工作。实际上铁路产业也好,电力产业也好,里面360行,行行都有,那就是一个按照产业集群来分布的行省。不管想干什么,不管是科研、艺术、体育等等,任何个人成就都可以在产业集群内部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经历类似但是来源不同的各路生员,就有了比较高下的需求了。

    “那我先问问,你们是愿意混编呢,还是分各自的连队?”

    “开会?”

    “要不开会吧。”

    “开个会。”

    文鸳点了点头,他们便开始进行自组织决策。

    决策的过程是有讲究的。他们没有凑在一起开会,而是在每个院系内单独决策之后再把自己这边的意见拿出来协商。

    35分钟后,结果出来了。

    依旧是由高时雨来告知:

    “我们参考了一下历史案例,采取介于混编和独立编队之间的方案——我们划分出不同的连队。一个侦察连队,一个工兵连队,一个步兵连队,一个炮兵连队,一个散兵连队,总共五个。然后额外挑选200人出来组建一个选锋队。”

    这是非常专业的编成方式——就是有点太扁平化了。步兵只有一个,战场宽度有点低。但是把选锋队和工兵队也算进去的话,大体上有三个连队能维持宽度,倒是问题不大。

    “很可以啊.那你们要不再开个会,决定一下谁来统一指挥?”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