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超现代研究者(2 / 4)

加入书签

sp;  打开投影仪,画面上出现了一幅高清的卫星影像,就在西太平洋库拉圈经济带的上空。

    画面放大,放大,再放大。一个南岛土著坐在自家门前,正在用颜料给自己化妆,旁边还有晾晒的草裙。还有标志性的,许多库拉装饰品。不远处就是游客中心,他一会儿要去那里表演节目。广场上还有老子骑牛的雕像,还有大幅的道德经标语。游客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从游轮上走下来,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观看表演。

    这就是当地在现在的样子。因为被当作了老庄社会的典型模板,这里被开发成了一片著名的旅游度假区。这里的居民依旧会进行库拉交换,但已经变成了一种表演项目,通过表演节目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这是卫星影像?但是连山号现在不在那上空啊,这是怎么拍到的?】

    没有人知道,只有张三先生自己知道这视角是怎么来的。

    “这,才是我要告诉诸位的。”张三放下了讲义,“我上述和你们强调那些人类学研究中的问题,那都是凡人要考虑的。批判、批判的批判、批判的批判的批判,这些都是有关事实和真理的种种讨论。归根到底,是因为无人能够认知到事物的本质,因为人类是通过语言文字相互交流的。任何信息在转变成语言和文字时,都会在这种转化的过程中磨损、失真。

    “人们无法自己认识到事实,所以需要借助史学来帮自己回到事发现场。而任何史学上的表述,都不可避免地要掺杂史观。所谓‘孔子做春秋,微言大义’,说的就是这一点。任何文章都是作者自身观点的表达,没有任何情况能够例外,因为文本本身就不是一个客观的产物,你又要如何得到绝对客观的信息呢?答案是,把书合上,自己看。”

    他指了指背后的影像:“你为什么需要民族志学者呢?因为你自己没有办法去现场。如果所有人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