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李煜飞升进上界摘星宗(2 / 6)
明年准能长出更好的庄稼。”
有个汉子嚼着糖,突然站起来说:“对,有甜在,就有盼头!”
大家就跟着他,一边嚼糖一边扶起庄稼,糖香混着泥土味,竟让人忘了累。
王奶奶的铜锅煮起了杂粮粥,粥里放了甜辣花的根,说这根熬粥最养人。
来喝粥的人,有扛着锄头的农人,有背着行囊的旅人,还有抱着孩子的妇人,大家围着锅蹲成圈,粥的热气里飘着说笑声,像一家人。
有个旅人说,他走过十国,从没见过这么暖的井边,王奶奶笑了:“暖的不是井,是人心上的甜。”
霜降那天,甜源井的糖霜结得厚了,井台像铺了层白绒。
守甜狮头上的糖霜积得更高,石狮子像戴了顶雪帽,鬃毛上的糖珠冻成了冰,阳光照在上面,闪得人睁不开眼。
有个石匠来给狮子“梳头”
,用凿子轻轻敲掉多余的糖霜,说要让狮子“戴得舒服点”
,敲下来的糖霜被孩子们捡走,含在嘴里,冰得直跺脚,却笑得比糖还甜。
墨玄和李煜杰在甜话摊前支了口小炉,烤着甜薯,薯皮烤得焦脆,掰开里面流着糖汁。
有个卖炭的老汉,用炭换了个烤薯,捧着薯说:“这薯比炭火还暖,揣在怀里,走夜路都不黑了。”
李煜杰往他兜里塞了个,说:“给家里娃娃留着,甜能暖一晚上。”
甜生岛的孩子们把冻在糖溪里的糖块凿出来,像捡冰块似的,装在竹篮里沿街叫卖,说这是“冰甜”
。
有个书生买了块,放在砚台边,写文章时舔一口,说灵感都冻得清清爽爽。
孩子们见了,就把冰甜送给学堂的先生,先生用它镇着墨,写出的字竟带着点甜香,像字里藏着花。
魔族乐团的《甜宴曲》加了段冬不拉,弹得像雪花落在糖溪上,轻轻巧巧的。
他们在城门口搭了个棚子,给路过的人烤火,分甜薯。
有个赶车的车夫,冻得直搓手,吃了个烤薯,说这薯里有火的味道,乐团的人笑了:“我们把炭火的热揉进薯里了呀。”
车夫赶车时,把剩下的薯皮揣在怀里,说要让马也闻闻甜。
十国的织女们织了批“暖帕”
,用羊毛混着甜辣花的绒,摸着软乎乎的,像裹着团暖糖。
她们把帕子送给守城的兵卒,说:“天冷了,擦汗时也能沾点甜。”
兵卒们把帕子系在脖子上,巡逻时,风里的寒气都带着点暖,有个年轻的兵说:“这帕子比棉甲还管用,心里热乎,就不觉得冷了。”
老兵在甜种站的墙角堆了堆柴火,谁冷了就来烤火,他自己总坐在火堆旁,给大家讲过去的事。
有个冻得抖的乞丐,来烤火,老兵给他块五谷糖,说:“糖能生火,比柴火还管用。”
乞丐含着糖,果然觉得心里暖起来,就留下来帮忙劈柴,说要“用力气换甜”
。
老兵笑着说:“甜从来都是换的,你劈的柴,能暖更多人呢。”
孙悟空的巡甜飞艇在天上撒了些“暖糖”
,糖落在雪地里,能化出小块暖地,让草芽不被冻坏。
有个牧羊人,见羊群总往有暖糖的地方跑,就跟着找,现雪下的草都是绿的,他把糖块揣在怀里,说这是“孙大圣给羊留的甜”
。
羊群吃着暖草,羊毛都长得比往年厚,像裹着层糖绒。
王奶奶的铜锅熬起了姜糖茶,茶里扔了几片甜辣花的干叶,辣里裹着甜,喝下去浑身冒汗。
来喝茶的人,捧着碗站在井边,哈出的白气里都带着姜香。
有个老妇人,咳嗽了半个月,喝了两碗姜糖茶,竟不咳了,说:“这茶里有甜源井的劲儿,比药还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