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灵山暗流涌,大鹏宿怨生(2 / 3)

加入书签

“你这师弟,心性桀骜,因果特殊,乃为师特意留给继任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贤当时闻言,心中尚有困惑,未能全然领会其中深意。

直至亲眼见证金翅大鹏雕如何在盂兰盆会上搅动风云,

普贤才恍然惊觉——此僚的存在,本身便是世尊留下来给如来添堵的。

当时灵山初定,如来为彰显佛法无边亦慈悲为怀,更为了稳定大局,便没有施展雷霆手段将其镇压。

而是好言“安抚”,以其神通广大、护法有功为由,

特封其为“佛门大护法”,地位超然,名义上直属佛祖麾下,

成了如来的“专职”护法,享受正佛级的供奉与礼遇。

这大鹏虽仍觉屈才,但见如来给足了面子,地位也算独特,

这才悻悻然作罢,收了凶焰,但那股不服管的桀骜之气,却从未真正消散。

普贤听文殊提起这茬,也是无奈摇头:

“此僚确是个不安分的因子。不过,也正是因其凶顽难驯,将其置于狮驼岭旁的狮驼国,与青狮、白象一同设难,方能显出劫难之可怖。”

说起这狮驼国旁的狮驼岭,却非寻常之地,原名叫做尸陀林。

此乃佛门一处极为特殊所在,是专供僧人抛弃肉身皮囊之地。

这佛门修行方法与道门迥异,

道门讲究“性命双修”,视肉身为渡世宝筏,是承载元神、沟通天地的根基,极为重视肉身的锤炼与守护,追求天人合一。

而佛门恰恰相反,肉身被视为“臭皮囊”,是烦恼、欲望的根源,是修行路上的障碍与枷锁。

因此,许多修行有成的僧人,在境界突破到一定程度或为了更纯粹地追求佛法时,

会选择主动舍弃原有肉身,其神魂则进入佛门圣地八宝功德池,

以无量功德与信仰之力重新凝聚更为纯净的“法身”或“报身”。

而那些被舍弃的旧肉身,便会被遗弃在尸陀林。

此外,佛门之中,亦有大量普通的僧侣与虔诚的信徒,

或因横祸、或因病患、或因寿终正寝而亡故,

其遗体依照习俗,亦多送往尸陀林,行“天葬”或“兽葬”之礼,

任由豺狼虎豹、鹰鹫秃鹫啃食,以此完成最后的布施,

象征将一切(包括肉身)还于天地,断除对“我执”的最后一丝挂碍。

长年累月下来,尸陀林中积聚的森森白骨与尚未完全腐化的躯体,早已超越了常人想象的极限,

层层叠叠,堆积如山,蔓延似海。

刺鼻的腐臭与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混合在一起,形成一股令人作呕的、独属于此地的“氛围”,

寻常生灵哪怕只是靠近边缘,也会神魂不稳,几欲昏厥。

也正因这里有源源不断、几乎永不枯竭的“血食”供应,

此地如同一个黑暗的漩涡,吸引着三界内外无数嗜血妖兽、凶戾鬼物从各个阴暗角落汇聚而来。

它们在修行,为了争夺“口粮”而相互厮杀,使得这片土地愈发危险。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妖魔在饱食了那些蕴含着一丝微末佛力或精纯信仰之力的僧侣、信徒血肉之后,

往往会发生异变,不仅妖力魔气大涨,灵智渐开,性情也变得更加狡诈、凶悍。

当尸陀林日常“供奉”的血肉,已然无法满足它们日益膨胀的胃口和提升修为的渴望时,

它们贪婪的目光,便自然而然地投向了尸陀林之外。

那往来于此地的行商旅客,附近村落城镇的无辜居民,便成了它们新的狩猎目标。

一时间,妖魔肆虐,骸骨铺路,周遭生灵涂炭,造下无数杀孽,怨气冲霄。

然而,诡异的是,每当杀孽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