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武五年,科考开始(2 / 3)
>那军士的手法极为娴熟,速度飞快却又异常仔细,从他的发髻开始检查,解开束发的布巾仔细捻过,又让他脱下外衫,连衣领、袖口、夹层都不放过。
随后是中衣、裤子,最后连鞋履和袜子都要脱下,倒过来抖了抖,确认没有藏匿任何纸片。
“好了,进去吧!”
检查完毕,军士将衣物递还给他,挥了挥手。
蒋琬连忙整理好衣冠,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考试一般。他迈步跨过高高的门槛,踏入了贡院之中。
巨大的院门之后,是一个极为开阔的石板广场,广场尽头,便是那一片鳞次栉比、排列得如同棋盘般整齐的考棚号舍。
与后世那种狭窄逼仄、仅容一人转身的鸽子笼不同,刘瑁深知这些能够通过层层选拔来到长安参加省试的士子,都是未来大汉的栋梁之材,关乎国运。
因此特意在皇城之中开辟出这片宽敞的区域作为贡院。
这里的号舍虽然依旧是单间,但空间相对宽裕,至少能容纳一张考桌、一张坐榻,并留有少量活动空间,确保考生能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和答题。
清晨的阳光尚未完全铺洒下来,但整个贡院内已经弥漫着一种肃穆而紧张的气氛,空气中仿佛都凝结着无声的压力。
在贡院的另一入口处,费祎也正在排队等候搜检。
他出身江夏费氏,虽非顶级豪门,但家族与当今陛下的母族沾亲带故,自幼便受到良好教育,后又进入代表着大汉最高学府的国子监深造,师从名儒,根基扎实。
作为国子监的优秀监生,又是此次长安县试的头名状元,一路上有不少相熟的国子监同窗或长安本地的举子围拢过来,与他攀谈,想要沾沾喜气……
“文伟兄,恭喜啊!县试夺魁,今日省试定能再创佳绩!”
“是啊,文伟,咱们国子监的荣耀,可就看你的了!定要拿个好名次回来!”
费祎微笑着一一拱手回礼,谦逊道:“诸位同窗谬赞,祎不过侥幸。省试高手如云,不敢掉以轻心,唯有全力以赴,方不负师长教诲,不堕国子监之名。”
“费祎!”
正说着,一个略显稚嫩却带着十足倔强的声音插了进来,排开众人,快步走到费祎面前。来人正是与他同在国子监读书,年纪稍小一些却一直视他为竞争对手的董和之子,董允。
董允仰着头,清秀的脸上满是认真,眼神灼灼地盯着费祎,“你莫要得意!待我及冠应试,定要压你一头!但在此之前,你可不许输给旁人!”
看着董允这副不服输的模样,费祎哑然失笑,随即郑重地点了点头:“好啊,阿允,我等着你,不会让你失望的!”
费祎轻轻点了点头,自信的走向了士兵,准备进入贡院之中。
与此同时,在贡院的另一侧,则是为明法、明算、明工、明武等科考专门划分的考场。
明武科区域内,来自益州阴平的毋丘俭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号舍。
他身形挺拔,面容英武,与其他埋首书卷的文弱书生相比,自有一股军旅子弟的飒爽英气。
他的父亲毋丘兴身为阴平太守,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报考进士科,走文官之路。
但他自幼向往疆场,崇拜卫霍功绩,更对陛下重视武备、屡开边功钦佩不已,毅然选择了明武科。
他渴望像赵云、张任、马超那样的将军一样,凭手中长枪,为大汉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这科举,便是他投身军旅、实现抱负的开始!
就在他不远处,另一个号舍里,一个面色黝黑的青年也刚刚坐定,他便是与毋丘俭同住在颁政坊官驿的南阳郡举子,州泰。
两人方才在入场时目光曾短暂交汇,都从对方眼中捕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竞争意味。
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