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二十国公(2 / 3)

加入书签

的封号,是对他这位凉州智者最高的肯定,让他以故乡之名,封爵传世。

他躬身行礼,声音平静:“臣贾诩,谢陛下隆恩!”

“太子太傅刘晔,宗室俊彦,深明大义,远见卓识。献平天下之策,促联曹灭吴之功,首倡大统,议定朝章,封越国公,食邑二千户,为刘氏宗正,领门下左散骑常侍!”

刘晔闻言,眼中精光一闪,陛下并没有忘了他刘晔的功劳!还让他做刘氏宗亲之首,成为了三品的门下左散骑常侍,这份荣耀无人能及!

他昂首出列,躬身朗声:“臣刘晔,必为陛下、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刑部侍郎李恢,南中柱石,镇抚益梁,输饷供兵,固朕根本。功在边陲,泽被苍生。封滇国公,食邑二千户,晋中书省右散骑常侍!”

“司隶校尉兼工部侍郎钟繇,颍川名宿,朕之张苍。安辑关洛,营筑新都,典制律令,功在社稷。封应国公,食邑二千户,同领中书右散骑常侍!”

“礼部侍郎杜袭,颍川良才,参赞机要,编纂典籍,文治聿修,功在文化。封胡国公,食邑二千户,与刘晔同领门下左散骑常侍!”

“户部侍郎杜畿,京兆干吏,辅治关中,勤民劝稼,仓廪丰实,使百姓安居乐业。封杜国公,食邑二千户,晋门下侍郎!”

“刑部侍郎华歆,清流领袖,识机达变,佐定嗣统,劝进首功,功在朝堂。封谭国公,食邑二千户!”

“臣等谢陛下圣恩!”

“再酬武将,戡乱定鼎……”

接着,常侍话锋一转,殿内的气氛陡然变得炽热,众武将摩拳擦掌,眼中战意未消,期待着属于自己的荣耀。

“代国公赵云,常山虎臣,执锐披坚,身先士卒,功冠诸军;典禁卫,镇中枢,护卫京畿,忠勇无双。晋爵赵国公,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兼领兵部尚书!”

赵国公!

又是一语双关,常山本就是古赵国地,而赵云本姓为赵,此乃何等殊荣!同时还加了兵部尚书的职务,这正是刘瑁对其忠心的嘉奖!

以至于赵云那张日渐苍老的面庞上,一向古井无波的眼神此刻也泛起了涟漪……

他踏前一步,甲胄铿锵,单膝跪地,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臣赵云,敢不为陛下效死!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彭国公张任,蜀中名将,枪法出神,统陌刀,破敌阵,锐不可当;守河南,卫京畿,固我根本。晋爵蜀国公,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加卫军大将军!以彰其勇,表其忠!”

张任,这位益州出身的老将,在听到“蜀国公”三字时,虎目之中瞬间噙满了泪水。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刘瑁竟然以“蜀”为号,这是陛下对他这位蜀地旧臣最大的嘉奖!

他重重叩首,哽咽道:“陛下……知遇之恩,张任永世不忘!愿为大汉,肝脑涂地!”

“苴国公甘宁,巴郡豪杰,水战无双,横江截海,所向披靡。破吴灭魏,定鼎江东,功勋卓着,乃我大汉水师之魂。晋爵巴国公,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

“哈哈哈!”

甘宁不等常侍念完,便已大笑着出列,他对着刘瑁抱拳一拜,声如洪钟。

“谢陛下!这巴国公,听着就比那什么苴国公威风!陛下但有吩咐,甘宁刀山火海,绝不皱眉!”

他那不拘小节的豪迈引得众将一阵善意的哄笑,也让这庄严的大殿多了几分袍泽间的亲近……

“益州牧吴懿,以国戚之尊,镇守根本,辅翼东宫,使后方安稳,粮草无忧,勋劳卓着,功在社稷。封梁国公,食邑二千户,加太子太师!以彰其辅政之功,国戚之重!”

“征北将军徐晃,杨奉旧将,归顺以来,忠心耿耿。组建虎骑,横扫朔方,平凉定并,功着河东,封韩国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