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弃文学武斗志昂初生牛犊不怕狼(1 / 3)

加入书签

对于闫团长口中提到那个大名鼎鼎的“孔过瘾”

,王不懂是真心没兴趣的。

反正人家那老哥仨远在晋西北,和他这个东北人,目前确实是没啥关系。

不过对于孔永安这个人,他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不管是为将来做考虑,还是现在做决策,都得深入了解。

要是孔永安真是个一根筋,要是“铁了心”

的和西南那边跑到一起,那可就糟糕了!

毕竟他还是保安团的副团长,手上还掌握着特战大队这个保安团数一数二的部队。

所以,王不懂便朝着胡子落,摆出一副吃瓜的表情。

“胡叔,听你的意思,你对老孔很了解呗,来来来,给俺说说他的故事…”

边说着话,边敬了一根烟过去。

胡子落接过了烟,点着后抽了一口,这才叹了一口气

“唉,其实啊,老孔也是个‘可怜人’!

说起来,他算的上是俺的老乡呢。

只不过俺是鲁省泉市的,他家是蛤喇市的…”

王不懂连忙又给胡子落倒了一杯热水,然后这才挨着闫团长,坐了下来,静静的听着胡子落讲述孔永安的故事。

孔永安,原籍鲁省蛤喇市下莱阳人,家中以务农为生,孔父行二,生了包括孔永安在内,共五个子女,孔永安行三。

孔家是个大家族,所有人全都生活在一个村子里,除了孔永安嫁出去的两个姑姑外,其他人都是跟着孔永安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当年,因为倭国同熊国生战争的缘故,在孔永安五岁的时候,孔家所在的村子,遭到了战火的涂炭。

而这一年,孔永安的爷爷也因病故去。

爷爷的去世,导致了孔永安的一家也被迫离开了故乡,北上逃荒。

最后在冀省下面的一个村子里,安家落户。

可惜的是,他们孔家属于“外来户”

,虽然没有遭到了本地人的歧视,可是也因为没有土地耕种,贫困到了极点。

也造成了孔永安一家人的日子,无法保证温饱。

那年头就是这样,哪有后世的“一日三餐”

啊,只要饿不死人,就可以过同地区6o的老百姓了。

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孔孟之乡”

的熏陶,别看孔父是个种地的农民,但从小就被他的父亲,教导着读了几年的书,虽比不上那些真正的读书人吧,可也不是“睁眼瞎”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是刻在他们孔家的骨子里的!

而对于自家子女的教育问题,孔家的当家人,都特别的重视。

所以,即使是日子过得再难,孔父在孔永安七岁的时候,开始亲自教他认字。

并在他十来岁的时候,把他送到了同省的狮城市学武。

虽说是学武,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卖孩子”

打着让孩子去学武的名义,给孩子找一条比较安全的生路!

…孔家的日子,的确是过不下去了。

孔父、孔父患病,孔永安的大哥要成亲。

至于其他的弟妹,年纪都小。

所以只能把孔永安一个人,卖给一家开镖局的人家,当个徒弟了…

在当时的条件下,没地的人家,除了给人当长工,去当牛做马。

就是进到城里去,给那些做买卖的人家,当个和长工一样的学徒。

其实当个徒弟也好,最起码的,还有一些“人权”

的!

而孔永安也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在这个年月里,学门手艺,做个读书人是行不通的!

只有有武艺傍身,才能在这个动荡的年月里,活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