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科举试验(2 / 2)

加入书签

头一个。

对于考试时间,陈从进定为明年三月份,给足河北大地的学子,足够多的时间,对于考生,陈从进没什么要求,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亦或是契丹,渤海,突厥,吐蕃,总而言之,只要是人就能来考。

同时,为表诚意,陈从进定下福利措施,来参加的考生,只要表明来意,可以报销路费,来幽州城中,吃住全免,陈郡王一力承担。

第一场大规模考试,陈从进最大的担忧是,是万一没人来,那脸就丢大了,所以,为了以防万一,陈从进密令刘小乙,严密侦查,及时统计来考试的人员数量。

最最坏的情况是,真的没人来,那就刘小乙上场了,秘密安排一些暗探,参加考试,怎么也得把考试的规模弄到两三百人往上吧。

而刘小乙得到密令后,那是抓耳挠腮,大王的要求是越来越难了,暗探还得参加科举考试,这实在是有史以来的头一回。

无奈之下,刘小乙回到缉事都中,当即挑选脑袋瓜子灵一些的,这段时间,这些探子就不用出外勤了,全窝在一起,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力求在科举上,考出个名头来。

……………

如今的幽州军政集团,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陈从进去亲力亲为了,比如,各军战损的兵员缺额,兵器修理,甲具补充等等。

为何说夺取了河东,对陈从进是一口大补药,那便是河东晋阳的匠作院,其军工体系,是非常完善的。

即便是陈从进这么多年拼命的补充幽州匠作院,直到此时此刻,晋阳的军工生产能力,还是要略胜幽州一筹的。

因此,对于马甲,铁甲,皮甲,以及刀,枪,斧,锤,弓,箭,盾牌等军队必备物资,生产补充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当然,现在夺下魏博,义武后,幽州的匠作能力定然会更上一层楼,甚至还会超过河东本地的兵甲生产能力。

陈从进打算将这两地的工匠都迁移走,强制迁到幽州来,同时减少两地武库的储备,这样万一地方发生了叛乱,乱军也找不到足够的兵甲,也没充足的工匠给他们打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