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真正力挽狂澜之人,是她(4 / 5)

加入书签

刻,皇帝忽然看见了什么??仿佛在她身后,浮现出无数模糊的身影:披甲的士兵、持针的医者、抱婴的母亲、断指的工匠……他们无声站立,目光灼灼,如同星辰坠落人间。

    他颤抖着下了城楼,亲自走到台前,接过阿星手中的《英名录》,当众翻开第一页。

    “从今日起,”他声音哽咽,“史官重修北境战志,凡名录所载之人,皆录入国史,追赠爵位,抚恤后代。若有欺瞒隐匿者,以欺君论罪。”

    万民欢呼。

    阿星却未笑。

    她转身望向北方??那里曾有归愿峰,如今只剩一片沃土,梅树花开如血。

    她知道,这场胜利并非终点。

    许昭虽灭,但人心中的贪婪、虚伪、对权力的痴迷,仍如暗流涌动。只要一日不唤醒更多人,轮回便可能重演。

    但她也不再恐惧。

    因为她已明白,光明并非来自星核,也非来自神明,而是来自一个个不肯闭眼的灵魂,来自一句句不肯沉默的诉说,来自一双双坚持写下名字的手。

    数月后,新修的《北境英烈志》正式颁行天下。阿星的名字并未列入其中,但她不在乎。

    她在书院后山种下一片梅林,每一株下埋着一块无名碑,碑背刻着一个名字。春风拂过,花瓣纷飞如雨,落在孩子们朗读的书页上。

    一个雨夜,她独自登上灯塔,点燃长明灯。

    火焰跳跃,映亮墙上一幅新绘的地图??这一次,上面标记的不再是战场与地宫,而是散布各地的“守夜分院”。已有十七座城镇自发成立纪念堂,收集本地战殁者资料,传承《英名录》精神。

    她取出一封信,是那位曾在断脊岭救她一命的老兵所写:“阿星姑娘,我孙子昨日考中秀才,他在策论里写了你母亲的事迹。考官大怒,说‘此乃妄言’。但他坚持不改。他说,‘若不说真话,读书何用?’”

    阿星读罢,泪落纸上。

    她提笔,在灯下写下一段话,贴于灯塔内壁:

    >“我不求青史留名,

    >只愿后来者行走于光中时,

    >能记得黑暗曾有多深。

    >若有一天,人们再次选择遗忘,

    >请让这座灯塔重新燃起。

    >因为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记住,

    >黑夜,就永远无法彻底降临。”

    翌日清晨,一个小女孩跑上灯塔,手里捧着一朵新开的血梅。

    “山长,”她仰头问,“你说光会一直暖下去,那如果有一天,灯灭了怎么办?”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