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挖井泄煞(2 / 2)

加入书签

他放下报告,目光投向摊开的图纸。

手指沿着被拆毁的老墙地基线,划过新挖的地基坑,最终停留在后园东北角一片相对空旷、靠近老宅外墙的区域。

那里原本是几丛稀疏的竹子,离主宅较远,下方土壤湿润,靠近一条早已废弃、但地下仍有微弱水流过的旧排水暗渠。

“就是这里了。”

杨睿用红笔在图纸上圈定了一个点,“远离主宅,靠近旧水脉,土壤湿润利于能量消散。

作为‘泄煞试点’,再合适不过。”

方案很快确定:在选定点挖掘一个深约15米、直径约80厘米的竖井。

井底铺设一层混合了精炼磁铁矿粉和细铜屑的垫层。

垫层之上,竖立三根手臂粗细、表面刻有简化导引符纹的紫铜棒。

铜棒呈等边三角形排列,顶端与地面平齐。

竖井周围回填砂石,顶部覆盖石板,仅留微小缝隙透气。

杨睿称之为“三角铜流井”

“这……就能把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煞气’引走?”

陈伯钧看着那简单的设计,有些难以置信。

“原理在于模拟和强化。”

杨睿解释道,“铜棒和磁铁矿粉构成一个强化的‘局部场源’,其产生的特定磁场模式,会对地下紊乱的能量核心,也就是原来阵眼的位置,形成一种‘吸引’或‘共振’效应,如同给混乱的磁力线提供了一个新的、低阻力的‘泄放通道’。

铜本身是优良导体,对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在流动中会耗散能量。

而湿润的土壤和下方的旧水脉,则能吸收和传导次声波能量。

这口井,就是一个微型的、定向的‘能量转换与泄放终端’。”

苏瑾对此嗤之以鼻。

她调动了更多更精密的仪器:在“三角铜流井”

的井口、井壁不同深度、以及连接井与原能量核心的直线上,布设了高灵敏度磁力计和次声波传感器阵列。

在陈启明房间、陈老夫人房间、西厢房异常点以及宅院其他几个关键位置,也增设了实时监测点。

所有数据都汇聚到她带来的高性能笔记本电脑上,进行实时频谱分析和记录。

“我会记录下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每一个时间点的精确数据。”

苏瑾语气冰冷,带着一种审判者的姿态,“杨睿,希望你的‘铜流井’不要成为一场昂贵的无用功,甚至引新的能量扰动。”

施工开始了。

园丁在杨睿的指挥下,小心地挖掘竖井。

当挖到约一米深时,土壤果然变得更加潮湿泥泞,隐隐能感到一丝凉意,印证了地下旧水脉的存在。

苏瑾紧盯着屏幕,仪器显示,随着挖掘的深入,竖井位置的磁场和次声波背景值并无显著变化。

她嘴角微不可察地撇了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