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5章 帮手,搞个小机构?(3 / 4)
标网络社群里投向碎片化、指向性爆料的病毒。”
“观察免疫反应和病灶坏死的全过程。理论框架里那些信息牢、群体极化、社会资本剥夺的干瘪概念,都能在这个微型生态里找到血肉。”
他看向梁灿,“阿灿,你怎么看?这算不算,一种另类的技术赋权下的社会规训?虚拟空间的无名之火,烧掉的是现实里精心伪装的人格面具。”
梁灿咂咂嘴,“你这,听着是挺解气,也挺学术想象力。但,这本质上是在操纵舆论啊,虽然是基于事实,可这手段,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网络暴力?”
“或者说,你利用网络社会的传播特性去定向爆破一个人,这伦理边界怎么划?”
李乐显然有所考虑,“第一,我们所有投放的内容,必须基于车俊哲他们查实的、有证据链支撑的事实碎片,绝不编造、不夸大。这叫信息揭露,不是诽谤造谣。”
“第二,控制传播范围。只在姓郑的,及其紧密社交圈,还有我小姨子活跃的、相对封闭的网络小圈子里进行,避免无差别的大范围网暴。”
“最后,核心目的是引导发现而非定罪,最终促使现实层面的合法调查和可能的司法介入,我们记录的是这个过程,是舆论如何基于事实碎片自我组织、发酵,并最终推动现实认知改变和社会关系重构的完整链条。”
他敲了敲桌子,强调道,“理论说得天花乱坠,不如一个活生生的案例解剖。虚拟空间里的符号暴力、信息藩篱、集体行动的逻辑、线上舆论如何形成道德审判并实质影响线下个体的社会资本甚至法律意识......“
“这些我们综述里列出的几个系核心的议题,都能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找到鲜活的注脚。”
张曼曼点点头,“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全程追踪,从标签的初生、传播、变异、到最终固化,观察不同社群对这些标签的接受度、传播速度和排斥烈度,这数据,实打实的。”
梁灿摸着下巴,嘬了口烟,“乐哥,这路子......有点沟通行动理论的意思,不过是反着来的。哈贝马斯追求的是通过理性沟通达成共识,你们这是利用非理性传播制造共识性污名,达成社会性放逐。”
“这算不算对网络公共领域异化的一种极端案例?”
李乐笑了笑,“这就是我想做的另一层,理论反思。”
“咱们论文里不是在批判网络空间的非理性、情绪化对公共讨论的侵蚀吗?这次实操,就是把这种侵蚀的力量,具象化、流程化地展示出来。”
“看在缺乏有效规制和理性引导的情况下,虚拟空间的戾气和猎巫心态,是如何被精准引导,最终变成绞杀现实个体的无形绳索的!”
“可是乐哥,”阿灿开口,“你这路子,拿活人当试验田,还是定向爆破,不怕有伤天和?”
“伤天和?”李乐扯了扯嘴角,“那家伙自己就是条专啃天和的鬣狗。我们不过是把他在暗处啃出来的窟窿,挪到阳光下晒晒。”
说完,又看向张曼曼和梁灿,“所以,需要你们搭把手,怎么样?”
张曼曼点头,,“我没问题。这是为我们论文量身定做的介入式观察,我们能全程追踪信息投放节点、传播路径、受众的认知变化曲线、目标人物的应激反应.....本身就是网络社会的规则混沌、力量博弈的缩影。”
“这种近距离观测线上、线下社会互动变化的机会,可遇不可求。伦理风险.....只要确保不直接伤害无辜者,并在研究设计里做好匿名化处理,我管那姓郑的死活。”
“数据,我需要第一手的、动态的认知和行为数据!”
梁灿一开始还在咀嚼李乐那句“晒窟窿”背后的冷意,可听着张曼曼的分析,看向李乐,也笑了,忽然咧嘴一笑,那笑容里带着点玩味,又有点“果然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