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9章 寻龙分金看缠山(3 / 5)
推门进去,荆明站在一块临时支起的白板前,上面画着些山水地势的简图,标注着“龙”、“砂”、“穴”、“水”、“向”的字样。四五个学生围坐一旁,听得入神。
李乐倒也没作声,眼神和头上一根平口细改锥当发簪的荆师兄一碰,又给了转身看过来的学生一个云微笑,便自顾自的拉了把椅子,坐到暖气片边上。
顺手捞起一本摊在窗台上,书页卷边的《分子遗传学》,翻了两页,发现满眼都是魔法符号,又轻轻放了回去,开始听荆师兄白活。
“荆老师,《葬书》里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常讲藏风聚气,这在实际墓葬选址中怎么具体体现呢?”
“这个,”荆明拿起马克笔,在白板的山势图上点了一个位置,“你看,理想的风水宝地,通常要求后,也就是杯面有靠山,这叫做玄武垂头,用以挡风。前有案山、朝山,为朱雀翔舞,但案山不宜过高逼仄,要开阔有情。”
“左右有山峦环抱护卫,这叫青龙蜿蜒,白虎驯俯,而且前方最好有水蜿蜒环绕,这叫玉带环腰。”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目的就是一个:让来自山川的自然之气,在此地能汇聚、盘旋、停留,而不是被风吹散,或者被水直冲带走。墓葬置于这样的穴中,理论上就是接纳了最旺盛的生气。”
一个女生翻着笔记本接口,“老师,那这种生气说,有现实环境学的依据吗?比如,背山面水,确实利于居住,但对于埋骨.....”
荆明笑了笑:“这是个复杂的混合体。一方面,它确实包含了古人对环境选择的经验总结。背山可挡冬季寒风,面水可得湿润空气、取水便利,朝向利于采光。土层厚实、排水良好之处,自然也更利于棺木的保存。这是实用主义的一面。”
他话锋一转:“但另一方面,生气说又被赋予了极强的神秘主义和哲学色彩。它超越了简单的环境适宜,上升为一种关乎家族命运、子孙福祉的宇宙能量观。”
“这就属于古人天人感应世界观的一部分了。所以,堪舆术是环境学、心理学、哲学和巫术的混合体,不能单纯用现代科学去完全否定或肯定。”
李乐托着下巴,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心说,这以后还找啥风水先生,有荆师兄在,天下宝地,还不是尽在我手?哇哗哗哗~~~
正乐着,又听荆明又给学生讲到。
“.....《青囊奥语》里讲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倒倒颠,二十四山有火坑,强调的是理气派对于方位、时辰的极致讲究,几乎到了玄奥莫测的地步。”
“而形派则更重眼力,观形势、察地貌。《葬书》所谓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势如巨浪,重岭叠嶂,千乘之葬.....这都是对山川大势的宏观把握和分类。”
“你们若看过,汉唐帝陵,那种雄踞山峦、俯瞰天下的气势,就是势的极致体现。”
一个学生好奇,“老师,那些传说中的盗墓贼,是不是也懂这些?比如看地形就能找到大墓?”
荆明摇摇头,“专业的盗墓者,尤其是世代干这个的,确实会积累一些辨认封土、夯层、青膏泥、积石积炭结构的土经验,甚至能通过观察植被、土壤颜色来判断地下是否有墓葬。”
“但他们更多是经验性的,甚至有很多迷信成分。真正系统性的堪舆知识,体系庞大复杂,他们大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只用了其中一些简单的口角、歌谣。比如秦埋岭,汉埋坡之类。”
学生似乎不死心,“那,什么分金定穴,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这种,真的能精确找到墓室棺椁的位置吗?”
荆明闻言,哭笑不得,“分金定穴这个词,更多是后世小说,尤其是一些民间传说和现代盗墓题材作品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