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6章 想好叫什么名字了?(1 / 5)
尼尔森会意,微微躬身,悄然离去。不一会儿,他拿着一份装订简洁的文件回来了。
老彼得接过文件,并没有立刻打开,而是将它递给了李乐,“李,看看这个。”
李乐擦了擦手,有些疑惑地接过,“彼得爷爷,这是?”
“一份内部的研究简报,没有标题,也不算正式的预测,只是一些.....基于数据的推演。你们有兴趣看看吗?”
李乐摸着那份大约十几页的报告,纸张质感很好,排版简洁,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
他道了声谢,借着明亮的灯光,翻看起来,一旁,小雅各布也凑了过来。
报告的内容确实如老彼得所说,非常技术性,充满了图表和数据。其核心聚焦于丑国房地产市场,尤其是那个被称为“次级抵押贷款”的领域。
报告指出,自两千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丑联储为刺激经济,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一度降至1%的历史低点,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可里面那些冷冰冰的数据却显示,丑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发放规模从两千年的约1600亿刀,飙升至去年的6250亿刀。
与此同时,这些高风险贷款被投资银行通过“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债务抵押债券”的复杂金融工具打包、切割、再出售给全球的投资者。
而且特别标注了几个关键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丑国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已经开始显着上升,达到了约12%,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而一种反映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风险的Abx指数,也从年初的高位开始出现下滑。
报告进一步分析了丑联储自04年6月开始的连续加息行动,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冷却效应,新房开工量放缓,房价增速明显下降。
整个报告的逻辑链条很清晰,持续加息增加购房者还贷压力、次级贷款违约率攀升、持有大量bS和cdo的金融机构面临巨额亏损、市场信心受挫,信贷紧缩、可能引发更广泛的金融动荡。
在最后部分谨慎地指出,这种基于高杠杆和复杂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传导机制,其潜在破坏力可能远超模型估算,并在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这或许不是一场周期性的调整,而是一次足以重塑未来十年全球金融格局的信用体系危机的前兆,值得我们打起万分的警惕!!”
当看到这句话,李乐的心跳微微加速。尽管他早知道结局,但亲眼看到这份写于现在的报告,用如此冷静、专业、基于真实数据的口吻,清晰地勾勒出那场即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的雏形,这种冲击力依然是巨大的。
这让他对瓦伦堡这类老牌家族那种深植于血脉中的风险嗅觉和前瞻性,让他再次对这些百年家族的生存智慧,产生了更深的敬畏。
他们或许无法精确预测“雷曼时刻”,但他们已经嗅到了风暴来临前,空气中那特殊的、带着金属腥味的湿气。
老彼得一直观察着李乐的表情,见他合上报告,神色凝重,便轻声问道,“李,你怎么看这份报告里描述的可能性?”
李乐深吸一口气,将报告递给小雅各布,沉吟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彼得爷爷,您了解我们中文里危机这个词的构成吗?”
老彼得饶有兴趣地向前倾了倾身子,“哦?你说。”
“在我们的文字里,危机由两个字组成,”李乐拿起一根树枝,在旁边的沙地上,写下“危机”二字。
“这个是危,代表危险、风险,这个是机,代表机会、契机。这两个字紧密结合,不可分割。”
“这个概念在我们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的《道德经》里就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说法,意思是灾祸,幸福依傍在它里面,幸福,灾祸藏伏在它之中。”
“还有一位大诗人苏轼写过,盖将自其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