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3章 切割(2 / 6)

加入书签

>问题一个接一个,显然李乐刚才那番即兴的、却切中要害的补充,真正勾起了这帮老狐狸浓厚的兴趣,触动了这几位顶尖学者的思考神经。他们围着李乐,似乎忘了旁边还坐着个一脸略带小得意的森内特。

李乐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高质量的问题,像个被临时围堵的答疑机。脑子飞快转动,组织着语言。

对于杜兰德的肯定,他谦逊地回应道,“杜兰德教授,您过奖了。那些想法还非常粗糙,只是试图用更形象的方式来表达一些复杂的观察。”

“媒介环境本身就在塑造一种认知框架,而算法则将这种框架动态化、个人化了,这确实是镜像一词想捕捉的感觉。”

杜兰德摸着下巴上的白须,若有所思。

面对菲茨杰拉德关于“实证锚点”的尖锐问题,李乐笑了笑,“菲茨杰拉德教授,您说得对,比喻不能代替严谨的分析。”

“我认为实证的锚点可以落在几个方面,比如,对平台算法推荐逻辑的逆向工程研究,虽然困难但并非不可能,对特定议题网络传播路径的动态图谱绘制,以及,对用户在感知到边界变动时,就像内容突然被限流、社群规则悄然修改等行为和话语反应的深度访谈。”

“关键是将定量的数据追踪与定性的意义解读结合起来。”

菲茨杰拉德挑了挑眉,眼神里的审视意味淡了些。

“沃尔夫冈教授,”李乐又转过身,“跨国差异确实显着。比如在数据隐私保护严格的欧盟,算法权力的运作可能会受到更多法律制约,边界重塑的过程可能更缓慢、更显性。”

“而在一些监管相对宽松的地区,这种液态权力可能更加肆无忌惮。”

“我的框架试图提供一种通用的分析语言,来描述这种权力形态的运作机制,但具体到不同语境下的表现形式、强度和后果,必然受到当地制度、文化和技术的深刻影响,这恰恰是需要比较研究来填充的。”

沃尔夫冈微微颔首,似乎对这个强调机制与语境互动的回答表示认可。

李乐的回答清晰、扼要,既承认现有方法的局限,又指出了可行的探索方向,显示出扎实的方法论素养和开阔的思路。

就在这时,玛丽女士优雅的声音插了进来,她微笑着对组委会的约翰逊副主任说,“瞧,威廉带来的这个小家伙,肚子里还真有点货。”

“我看大家问题这么多,在这里问也不是办法。约翰逊博士,你看,是不是可以在年会闭幕前,临时给李乐博士安排一个专场的小型研讨会?时间不用太长,一个半小时左右,让他能把今天提到的这些想法,做一个更扩展、相对详细和完整的阐述,我们也好看得更明白些。怎么样?”

杜兰德立刻附和,“好主意!我正觉得还有些问题。”

菲茨杰拉德也难得地表示了赞同,“可以,给他一个正式点的场合,看看他能不能把那些漂亮的比喻落到实处。”

约翰逊副主任脸上露出程式化却高效的笑容,“当然,玛丽女士,各位教授,这是个非常好的建议。年会鼓励前沿思想的交流。我这就去协调时间和场地,最晚明天上午通知各位具体安排。李乐博士,你看可以吗?”

李乐有些意外,但很快镇定下来,他先看了眼森内特,老头撇撇嘴,意思是“你自己看着办”,但眼神里分明是“小子,机会来了,别怂”。

李乐于是向玛丽女士和约翰逊副主任躬身道:“非常感谢玛丽女士和约翰逊教授的厚爱!这是我的荣幸。我会认真准备,希望能带来一些有价值的讨论。”

“很好,那就这么定了。”玛丽女士满意地点点头。

几位大佬又围着森内特和李乐聊了几句,主要是敲打森内特“藏私”,带了这么个有意思的学生现在才拉出来遛遛,随后便各自散去,他们的时间表都排得满满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