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崖山遗烈(4 / 5)

加入书签

的这么直白具体。

而一旁的几个族老们在听到这话之后,抽烟的动作似乎停滞了瞬间,烟雾缭绕下的眼神更添探究。

不过陈永泰笑容依旧,热情地回答,“好说,好说!

为政府分忧,为国效力嘛!”

可接下来的话,却避开了许言直接的问题,笼统而继续热情,“我们陈氏在合口可是大族,义门陈氏的一支。”

“南宋末年,崖山之战那会儿,我们的祖上是跟着陈文龙将军抗元的。”

说着,声音洪亮起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宋亡元兴,为避战乱,先祖们不愿受元人统治,几经辗转,最后落籍在此。

几百年来,开枝散叶,耕读传家,出过不少进士、举人。

这满堂的牌匾,就是见证啊。”

他指着厅堂,目光扫过那些“进士”

、“侍郎”

的朱漆牌匾,“明清两代,祖上在江西、潮州都有大族分支,来往密切。

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但敦亲睦族、尊祖敬宗的根子没变。”

“村里修桥铺路、助学敬老,宗祠理事会的倡议,大家都很支持”

随后,便开始讲述宗族的光荣历史和现在人畜无害的功能,核心是团结、秩序和奉献。

李乐安静地坐在稍远的位置,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着花梨木扶手,目光似乎被墙上精美的木雕藻井吸引。

在陈永泰讲述“宋元鼎革”

那段波折历史时,他微微点了点头,看似不经意地接了一句。

“陈老师,那咱们陈厝村靠海吃海,现在村里人主要营生除了渔业、打点零工,我看村口停着不少好摩托,还有小轿车,村里在外做生意的也多了吧?宗祠里新添的那些港商名字,是不是在外了财的族人,也挺照顾乡梓的?”

陈永泰脸上笑容不变,眼神却飞快地掠过李乐,眉毛微挑笑道,“是啊,改开好嘛!”

“年轻人脑子活络,有的跑鹏城、羊城做工,有的去县里、市里做点小生意,日子比过去好多了!”

“至于族里的支持嘛,大家同宗同源,在外混好了,捐点钱修修祖祠,给老人小孩点慰问,也是份心意,应该的。”

话里的含糊让梅苹眨了眨眼,微笑道,“是啊,陈老师,宗族的凝聚力确实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引导风气、守望相助方面。

我们想多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咱们村的风土人情,也想拜访几位熟悉族史的老人家。”

她对许言示意了一下,后者忙递上那份打印的清单。

陈永泰双手接过,戴上花镜,很认真地看过,脸上的笑容更加“热情”

,“没问题!

绝对配合你们工作!

我先带几位参观一下我们这六百年传承下来的陈氏宗祠,一会儿,领你们去村里,和几个老叔公都可以聊聊。”

他站起身来。

课题组几个人对视一眼,梅苹点头道,“那太好,求之不得。”

之后,陈永泰热情地亲自带领众人参观祠堂的各个角落,详细讲解建筑特色、牌匾来历、祭祀流程,言语间充满了自豪,可仿佛也进入了精心编排的剧本。

路过宗祠外墙时,李乐的目光停留在一处:一段显然是新刷上的白灰墙面上,透出些模糊不清,像是被刻意覆盖的油漆写的歪扭七八的字迹,隐约能辨认出一个残留的“地”

字和半个“场”

字。

当走出祠堂,在村子里穿行时,氛围却有些微妙。

村民见到陈永泰,纷纷恭敬地打招呼“叔公”

、“永泰公”

,但眼神中除了尊重,似乎还有一丝压抑的焦虑。

走过一处正在修建新房的工地时,一个黝黑粗壮的汉子正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