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神秘笔记启疑云(2 / 4)
文,经检测竟是与人类端粒dna完全匹配的生物代码;主棺深处玉匣内,半片烧焦帛书以朱砂写着:“九泪归位,天垣重开,血肉蜕壳,魂归星海”
。
更惊人的是,经检测这些石壁由陨石碎块与人类骨骼熔铸而成,放射性显示其来自3700年前的狮子座流星雨。
08年5月11日尸体消失
第五日,因再无新现,众人不顾劝阻执意取走墓中宝物。
七颗宝石离体瞬间,李璠尸身皮下蓝光奔涌,皮肤裂开无数星洞。
显微镜下,他的皮屑呈晶体结构,细胞自主光,端粒末端长出螺旋星轨状纹路。
紧接着,李璠遗体缓缓升空,基因转化为能量态。
他瞳孔中投射出九维空间影像,墓穴深处传来空灵低语:“娲皇赐泪,代天巡寿,九星缺一,必遭天谴——永生非恩赐,乃星河之囚。”
原来九颗女娲石需完整存在才能维持平衡,而此处仅寻得七颗。
难道缺失的宝石真会招致灭顶之灾?最终,包括遗体在内的一切都化为齑粉消散。
08年5月19日自转共振
月圆之夜,诡异骤生。
实验室中的宝石突然悬浮而起,表面光纹投射天幕,竟勾勒出完整星图。
光谱分析显示,其释放的并非普通荧光,而是一种与地球自转频率共振的特殊能量场,波长恰好与人类端粒dna碱基对间距吻合。
08年5月日细胞实验
第七次细胞实验迎来重大突破。
将01g蓝石粉末加入hek293细胞培养液后,原本分裂50次便衰老的细胞,在第63次分裂时端粒长度竟增加12kb,端粒酶活性飙升至正常值37倍。
更神奇的是,当培养液靠近月光下的蓝石,细胞分裂度提升30,染色体末端的“海弗里克极限”
标记——端粒帽——呈现螺旋生长形态,仿佛被无形之力重塑。
查阅《旧唐书·剑南道志》时,现一段被正史删改的记载:“贞观三年,蜀地献‘娲皇泪石’,言能投射星图,深藏上古真理,或能令生者不老,李璠献宝求女王重赐蜀王之位。
太宗恶其妖异,未与回应。”
结合壁画线索,我们将蓝石命名为“女娲石”
,初步推断其核心成分是含“娲元素”
(91a-119)的外星陨石,在史前撞击地球时与地壳物质融合,形成能与人类基因共振的特殊晶体。
诡异的是,每逢月圆黎明,女娲石还会投影楔形符号,破译后竟是“九星归位,永生之门”
。
6月15日临床试验
位受试者刘正谦,双子集团93岁家主,帕金森患者。
注射005μg1女娲石提取物后,48小时僵化手指可灵活抓握;第七天震颤消失,皮肤恢复弹性;第十五天ct显示大脑神经元突触密度增加30,端粒长度相当于25岁青年。
然而二十天后,实验小白鼠率先出现异变:毛变蓝、瞳孔荧光闪烁,三只小鼠在第三十天皮下浮现星图光纹。
解剖现其器官细胞跨组织分化,肝脏分泌胰岛素、肾脏长出肺泡结构。
这已不是简单的细胞永生,而是生命体向能量态的蜕变。
刘正谦也在30天后化为蓝色尘埃,彻底消散。
6月19日研究小结
重返一线天,在主棺底部现刻字:“蜀王秘窟,藏九泪天垣,为娲皇遗泽。
凡人入内,可见星河倒悬,闻万载星语。
然永生之门后,乃宇宙之镜,映见众生皆为星尘过客,擅取永生者,将永为星河守墓人。”
至此确认,九颗女娲石实为高等文明的“基因锚”
,可将碳基生命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