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四章 什么是仁义(2 / 3)

加入书签

“粮食的事情就交给下官们去处理吧,你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如此重要的事情,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毕自严责备道。

话一说完,毕自严便迫不及待地拽着张好古的衣袖,一同登上了张好古的马车。

随着成均的一声吆喝,马车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去,扬起了一片尘土,径直朝着皇宫的方向奔去。

到了宫门外,毕自严一脸凝重,脚步匆匆,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亟待面圣。值守的小黄门见他这般行色匆匆,又听闻他言辞恳切地说有重大事情要拜见皇上,心中不禁一紧,不敢怠慢,急忙飞奔而去,向皇帝禀报。

不一会儿,便有太监快步走出宫门,迎上毕自严,引领他进入琉璃殿。张好古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一同踏入殿内。

此时,崇祯帝正端坐在案前,聚精会神地批阅着奏章。他听闻毕自严前来,抬起头来,见他神色焦急,便放下手中的笔,关切地问道:“毕爱卿,何事如此匆忙?”

毕自严与张好古赶忙跪地行礼,待起身之后,毕自严急忙回话道:“回皇上,都是张致远啊,如此重要之事,他竟然也不早些说出来。”话一说完,毕自严环顾四周,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崇祯帝见状,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转头对王承恩说道:“让左右都退下吧!你守在门口,不得让任何人靠近。”王承恩领命后,挥手示意两旁的侍从退出殿外,然后静静地站在门口,守住殿门。

接着张好古把《大明银币法》放在崇祯帝跟前,又把对毕自严说过的话对崇祯帝又说了一遍。

等张好古说完话,崇祯帝看了一遍《大明银币法》

等看完后,崇祯帝也是倒吸一口凉气,失去了帝王的稳重,站了起来。

辽东战事、西北民变、官员俸禄,等等开支却如无底洞般吞噬着朝廷财政。自己曾多次因军饷拖欠而“中夜涕泣”,甚至不得不削减宫廷开支,变卖内库珍宝以充军费。若银币充足,要是成功的话至少可以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绝望感,不再因财政问题而陷入决策瘫痪。

由于财政拮据,不得不依赖加派赋税、裁撤驿站等手段筹措军费,而这些政策往往加剧民变,使局势更加恶化。若白银充足,可以,

减少苛捐杂税,缓和民怨;

提高官员俸禄,减少贪污腐败;

重建官僚体系,增强朝廷权威。

财政自主权的提升,这样对朝政恢复信心,不在心率交集。

银子足够的话,可以按时发放军饷,稳定军心;

重建精锐部队,如戚继光时代的“戚家军”模式;

增加造炮造铳,添加装备。

若财政宽裕,坚决不会与后金议和,而是选择持久战,甚至联合蒙古、朝鲜进行合围。

对内镇压流寇:充足的军费可以让洪承畴、孙传庭等名将长期统兵,而非因缺饷被迫撤军,导致李自成、张献忠坐大。

而朝廷因财政困难无法有效赈灾,饥民最终加入农民军。若白银充足,可以:

大规模赈济灾民,减少流民数量;

兴修水利,提高抗灾能力;

恢复驿站系统(崇祯曾裁撤驿站以节省开支,结果导致大量驿卒失业,李自成即是其中之一)。

现今白银短缺导致通货紧缩,物价飞涨,百姓负担加重。若银币充足,可以:

稳定市场物价,避免经济崩溃;

促进商业复苏,增加税收来源;

减少对士绅的依赖。

想清各种好处的崇祯帝,呼吸也加重了几分,眼睛睁的老大。

“毕大人,我看这办法确实可行。至于所需的银两嘛,也不必一次性全部到位,可以先制作一部分,然后逐步进行更换。”张好古沉思片刻后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