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家庭日哦(1 / 2)
“有我。”宋祈年放下书,语气平稳,截断了她的话头,目光扫过专注拼模型的儿子,“他现在很省心。”
“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系列,”黎书禾目光灼灼,“不仅仅是衣服,更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的东方诗意。”
这个想法得到了团队的一致认同。
然而,将灵感转化为商业上成功的产品,并非易事。
新的设计对面料、印染和制作工艺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新品立项讨论会上,市场部经理小王首先提出了担忧:“黎总,这个系列的定位会不会太高了?我们的主流客户能接受这样的价格吗?”
生产主管老张也皱起眉头:“有些工艺,比如那种模仿水墨渐变的效果,现在的印染技术很难稳定实现,良品率恐怕很低。”
质疑声在会议室里回荡。
黎书禾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反驳。
她理解大家的顾虑,东欧之败犹在眼前,谨慎是必要的。
但她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她,品牌要想真正立住,必须要有敢于引领、而非一味迎合市场的魄力。
晚上,她将会议上的分歧带回了家,摊开设计图和新系列高昂的成本预算,给宋祈年看。
“团队里反对的声音不少,”黎书禾揉了揉眉心,“觉得太冒险,成本太高,市场接受度未知。”
宋祈年拿起那张描绘着山水意境晕染长裙的设计图,仔细端详了片刻。灯光下,墨色仿佛在纸面上流动。
“你觉得,值得做吗?”他放下图纸,看向她。
“值得。”黎书禾回答得毫不犹豫,眼神坚定,“‘禾’牌不能永远停留在安全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系列,来定义我们的美学高度,哪怕它短期内不赚钱。”
宋祈年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成本预算的最后一个数字上:“资金,有压力?”
“有,”黎书禾坦诚道,“但如果砍掉一些不必要的营销开支,动用一部分储备金,还能支撑。关键是,”她叹了口气,“如何说服团队,统一思想。”
“用作品说话。”宋祈年言简意赅,“先做出样品。好的东西,自己会发声。”
他的话像一盏灯,瞬间照亮了黎书禾的思路。是啊,争论无益,不如让事实说话。
“我明白了。”她深吸一口气,“那就先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关,把最具代表性的几款样品做出来!”
接下来的两个月,黎书禾几乎扎在了技术和生产一线。
她带着核心团队,与面料供应商反复沟通,尝试不同的混纺比例和后期处理工艺,以达成理想的垂坠感和肌理;她守在印染厂,与老师傅们一起调试参数,寻找还原水墨渐变效果的最佳方案。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投入的成本不断追加,团队里开始出现怨言,连李嫂都有些动摇。
“书禾,这投入是不是太大了?万一……”李嫂看着又一批次品被退回,忧心忡忡。
黎书禾站在车间里,手里抚摸着那块终于达到理想效果的试样面料,眼神依旧坚定:“李嫂,没有万一。我们必须做出来。”
她的执着感染了身边的人。
终于,在经历了数十次失败后,第一款“墨韵”长裙的样品成功问世。
当模特穿着那条裙子走出来时,整个工作室都安静了。
裙摆如同被清风拂过的水墨画,墨色由深至浅自然晕开,行走间,仿佛有山水在流动,既保留了东方的空灵意境,又具备了现代礼服的优雅与实穿性。
“太美了……”一位年轻的设计师忍不住惊叹。
黎书禾看着那件凝聚了无数心血的裙子,眼眶微微发热。
她知道,他们成功了。
她将样品带回家,穿给宋祈年看。灯光下,丝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