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o章 真带路党进入盛京二(2 / 3)

加入书签

望的传教士远渡重洋而来。

此人宣称自己拥有观察天上纹理的神技,能洞悉宇宙星辰的奥秘。

这样独特的能力引起了崇祯皇帝极大的兴趣,两人促膝长谈,从天文星象到治国理政,谈了许久。

这场深入的交谈,让崇祯对汤若望刮目相看,随后便委任他为钦天监正,可见崇祯对他学识与能力的认可。

再将目光回溯到万历年间,那时也有一个洋和尚,大言不惭地吹嘘自己知晓世界舆图的模样。

万历皇帝对这些夸夸其谈的洋和尚毫无兴趣,根本就懒得接见他,任其在朝堂外自讨没趣。

到了天启皇帝时,同样对洋和尚没什么好感,心中满是抵触。

曹化淳、王德化等人正是基于这些历史往事,坚信圣上本是能够接受新奇思想的。

他们一同回忆过去,认为过去十七年,圣上是被东林党蒙蔽了双眼,才性情大变,与少年时的明决开明判若两人。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曾经的崇祯并非此界人,而是穿越而来的时空行者?

他怀揣着拯救大明的宏愿,跨越茫茫时空,投身于这风雨飘摇的王朝。

初临大明的他,恰似一颗划破黑暗夜空的流星,满怀着理想与抱负。

他渴望凭借着对历史的模糊记忆和现代思维,为大明这艘千疮百孔的大船指引方向。

他推行新政,妄图革除积弊;

他力图革新军事,抵御外敌入侵;

他积极与异族交流,接纳新思想,就像曾经对汤若望那样,展现出对不同文化和观念的包容。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无比骨感。

十七年的时光,如同一把无情的刻刀,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的改革触动了权贵阶层的利益,遭到了东林党等保守势力的百般阻挠。

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内耗严重,他的每一项政策都难以顺利推行。

后宫之中,也不乏纷争,各种势力明争暗斗,消耗着他的精力。

大明的颓势如同一头难以驯服的猛兽,他越想控制,它反而越挣扎得厉害。

国家在他的治理下,不仅没有走向繁荣昌盛,反而愈衰败,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的局面愈严重。

在无尽的失望与挫败中,崇祯皇帝的性格逐渐扭曲。

曾经那个意气风、心怀天下的青年,变得多疑猜忌、刚愎自用。

或许,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他在宫殿的角落里,望着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心中满是绝望。

他一怒之下或者是无奈之举,竟将朱有建牵引而来,仿佛是想借这个陌生的灵魂。

来延续自己拯救大明的梦想,亦或者他本处高位,却无法拯救大明,那么就找个民间的普通人试试吧。

又或者,那出土的“扯淡碑”

正是他留下的。

他看着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化为泡影,留下那句

“扯淡,再不来了!”

带着一身的遗憾与不甘,选择不再插手这世间的纷争,彻底放弃了对大明的拯救。

在定辽这片土地上,另一段征程正悄然开启。

朴应智满脸恭敬地向他的干爹高宇顺介绍着行程。

“干爹,我们会在定辽右卫补充水食,紧接着前往通远堡,随后就是连山关。

这通远堡和连山关,一路上难以获取食物,所以我们得在定辽多补充些粮食和物资。

干爹,您还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小子一定安排妥当!”

朴应智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一股对未来的笃定和对责任的担当。

他和高宇顺,即将踏上未知的旅途,而这段旅程,到底是顺利还是艰辛,无人知晓。

历史的齿轮仍在缓缓转动,等待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