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7章 誓要屠川人哪去了五(2 / 3)
战,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高总领那才叫神,计谋玩得跟变戏法似的,咱们这些小兵提鞋都不配!
’
唉,真搞不懂这到底是啥路数。”
说到这儿,他突然警觉地往四周扫了扫,压低声音,像怕被人听见:
“这些计谋都是陛下私下传的,万万说不得,说不得。”
随即又挺直腰板,脸上堆起崇敬,
“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跟着他们,咱这辈子哪能见着这般神仙仗!”
大队人马继续往外推进,所过之处,西军要么望风而降,要么被麻袋装了捆走。
没几天功夫,又俘虏了三万多人——
张献忠派出来的先锋炮灰,算是全落网了。
统计下来,九万人成了俘虏兵,督战队死了一万多,那些手上沾过百姓血的土匪坏坯子;
被就地砍了六千多颗脑袋,剩下的全是些被逼无奈的炮灰,个个瘦得像根柴禾。
其实细算下来,张献忠的嫡系人马也就三万出头。
光是督战队就占了一万多,剩下的嫡系精锐不到两万。
还有五万号称“羽林卫”
的精兵,算是他的心头肉。
另外些精锐,是七个义子统领的部队,约莫四万多人,加上他们的亲军两万人——
也就是说,大西吹得震天响的四十万水陆大军,真正能打的不过十四万。
剩下的二十六万里,六万多是湖广水匪凑的水军,六万算是稍微练过的;
至于那十三万——
不用问,全是派来送死的炮灰,填战壕都嫌多余。
炮灰部队在攻打成都时死伤惨重,三万多条性命填了护城河。
羽林卫看着损失大,其实也就一万多人挂了彩,真战死的没几个。
这么折腾下来,张献忠手上能扛枪打仗的,依旧有近四十万,主力部队压根没伤着元气。
因谋士进言,张献忠拍着大腿应允,决定把身边最得力的四个义子全派上战场。
他给每个义子拨了两万精锐陆军、一万水军,让他们分头扎向四方。
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先让炮灰部队去跟敌人硬拼,等把对方拖得精疲力尽;
这四个义子就带着人马跟在后头,管他军民老少,一概斩草除根。
张可望领的是北面——
保宁府、龙安府、松潘卫;
张定国去南面,张献忠瞅着南边地势险要、宣抚司扎堆,特意多塞了五千羽林卫精兵,再加一万水军,凑成四万五千人,算是四路里最厚实的;
张文秀分到潼川州、顺庆府、夔州府;
张能奇则领命奔重庆府、播州宣慰司。
四路大军开拔后,偏偏张可望的部队被游击军盯上了。
他走到哪,游击军就像长了天眼似的,在暗处悄没声地跟着,不远不近,像条盯着猎物的狼。
其他三路人马倒顺风顺水,一路没遇着像样的阻碍,平平稳稳往目的地赶。
张可望的部队沿汶江推进,势如破竹,像下山猛虎似的扑向松潘。
沿途土司军瞧见他们的旗号,刚想列阵抵抗,一看对方刀明甲亮的架势,立马扔下兵器跪地投降。
汶江两岸的明军阵营,像被狂风扫过的草堆,顷刻间土崩瓦解。
等张可望到了松潘卫城,守军压根没放一箭,直接打开城门迎降,连城门楼子上的旗都换成了大西的。
游击军不紧不慢地踩着他们的脚印,也进了松潘卫地界,像串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
难道游击军追不上、没本事拿下他们?
绝非如此。
论战斗力和行动力,游击军收拾这路人马绰绰有余。
他们选择跟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