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云南聚兵土司众相三(2 / 2)

加入书签

雪,大堂里却挤满了身着各色族服的身影。

云南省府周边的三十二寨领坐得满满当当,粗布袍子上还带着山路的泥痕,只是那喧闹的声浪实在不像来接旨的模样。

吴兆文沉着脸坐在主位,沐天波在左紧抿着唇,吴文瀛则在右端坐着,脸上看不出喜怒。

最该到场的几位大头领一个没来——

水西、木氏、奢氏、武定、蒙自这些老牌土司毫无动静,陇川、南甸、干涯三宣抚司也不见人影;

至于那些早被东吁王国占了去的宣慰司地界,更是连个信使都没派来。

眼下这三十二寨领,不过是些中小型部落的头目,说起来是“土司”

,实则势力微薄。

这些人在大堂里高声说笑,没人在意主座上的三位朝廷大员,那散漫的模样明摆着:

黔国公府早已没了当年说一不二的掌控力。

吴兆文猛地一拍惊堂木,震得案上茶盏轻颤,喧哗声才终于歇了。

他简略宣读了圣旨内容,无非是朝廷令地方土司整兵待命、共护边疆的意思,末了问了句:

“诸位可有意见?”

大堂里一片死寂。

寨主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应声。

他们心里门儿清,自家寨子能凑出的战兵不过几百,连守寨都嫌勉强,哪有资格谈“领兵征战”

吴兆文其实早料到这局面,只是人既来了,总得把朝廷的意思传到。

云贵的土司格局本就与川蜀不同,这里多是按族群划分势力,彝族、白族、傣族、纳西族四大族人口众多、分布极广,自然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小土司,规模普遍不大。

贵州那边更复杂些,彝族依旧保有实力,苗族土司遍布山地,还有个特殊的“穿青族”

——

明初时从南京杨柳沟迁来守边的汉人后裔,曾给当地带来不少耕种、冶炼的手艺,如今早已在黔地扎了根。

说起这穿青族,倒与沐家有些渊源。

早年黔国公府还真带着这些戍边汉人开西南,只是后来渐渐变了味。

沐家把爵府迁进云南府城,百年经营下来,府邸修得比王府还气派,云南各族私下都叫“沐王”

沐家人得意忘形,早把戍边汉人的死活抛到脑后,那些人的后代没了依靠,只能学着当地部族结寨自保,反倒成了“蛮人”

模样。

到万历后期,沐家愈张狂,张狂过后便是急衰败,在云贵的影响力一落千丈,才成了如今这谁也镇不住的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