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化学符号触类旁通二(2 / 2)
只是理想状态下的化学式——
实际的铁锈里还掺着水和泥土杂质,结构比这复杂多了。
可他没说破,想着等将来徐琳达自己在实验室里观察铁锈,用放大镜看、用试剂测,自然会现其中的不同。
倒不如现在留个“现空间”
,让她在研究中慢慢摸索,比自己直接把答案说出来更有意义。
说到底,他自己也只是学生时代学过些基础化学,真要掰扯复杂的反应方程式,还得搜肠刮肚回忆半天,生怕说错了。
索性只把最核心的基础知识抛出来,比如元素符号怎么写、简单反应怎么配,至于更深入的理论,让大明的人在这个基础上自己琢磨——
说不定他们能走出一条跟前世不一样的化学之路,反而更有意思。
讲到元素分类,朱有建忽然想起大明人熟悉的阴阳五行,干脆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说:
“按咱们常说的五行来分,金属元素自然属‘金行’,炭和碳能燃烧、能成木灰,算‘木行’;
氢气、溴总跟水打交道,归‘水行’;
硅藏在石头里、碘多从土里挖,算‘土行’;
硫和磷一点就着,当属‘火行’——
可唯独氧气,往哪行里塞都不合适。
后来朕琢磨着,用阴阳来定义,反倒更贴切。”
他拿起笔,在宣纸空白处画了两道短短横线,一道旁边标上“阳”
,一道标上“阴”
:
“你看,金属类元素的原子表层电子少,就像手里攥不住东西似的,容易把电子丢出去,变成带正电的‘阳离子’,这正好对应‘阳属性’;
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表层电子多,总想着多抓点,喜欢‘抢’金属丢出来的电子,变成带负电的‘阴离子’,这不就是‘阴属性’嘛。”
“咱们老话说‘阴阳相济’,化学里的化合物也是这样——
只有阴离子和阳离子凑在一起,才能形成稳定的东西。
就像水是h?o,就是氢(阳)和氧(阴)绑在一起的结果,少了氢不行,少了氧也不成,缺一个都变不成能喝的水。”
这么一套,既没脱离大明人熟悉的阴阳理论,又把离子结合的基础逻辑说透了。
加了一句“孤阴不生,寡阳不长,是为阴阳和合而自然”
,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朱有建暗自松了口气——
总算不用再绞尽脑汁编“神谕”
圆话,还能让徐琳达顺理成章理解化合物的构成,简直是一举两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