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功勋命名临幸后宫四(2 / 2)
凭借女儿的后宫身份攀附权力、干预朝政,从根源上杜绝汉朝、唐朝曾出现的外戚专权隐患。
可细想之下,这祖制实在有些“矫枉过正”
。
翻开历史书便知,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本是普通农民之女,后来照样以太后身份干预朝政,影响朝堂决策;
汉高祖的皇后吕雉,也只是沛县平民富户的女儿,却在刘邦去世后执掌汉朝大权,成了初年实际的统治者。
可见“出身平民”
这一条,根本挡不住外戚干政的可能,祖制的实际作用远不如洪武皇帝预期的那般有效。
更有意思的是,洪武皇帝自己定下的规矩,却没让儿子们完全遵守。
比如太子朱标的正妃,是开国勋贵常遇春的长女;
他的侧妃,还是江南巨儒吕本的女儿;
而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正妃更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
这种“自己定规、儿子破规”
的前后不一,难免让人觉得有“双重标准”
之嫌。
有人猜测,洪武皇帝或许是觉得平民家庭的女子,从小生活简朴,性子更朴实温顺,不大会有官宦小姐的娇纵与矫揉造作,更能安守后宫本分,少给皇家惹麻烦。
可纵观整个明朝历史,“痴情”
的皇帝却格外多:
比如一生只娶张皇后一人、不设妃嫔的明孝宗,还有对孙贵妃极尽宠爱、甚至为她废黜胡皇后的明宣宗。
这种“独宠一人”
的痴情,与“防外戚”
的祖制放在一起,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其中的逻辑——
若皇帝独宠一位后妃,即便她出身平民,其家族照样可能因宠而贵,间接获得影响朝政的能力,祖制的“防外戚”
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
朱有建翻看《弘治实录》时,对明孝宗的想法实在无法理解。
你说他爱老婆,一生只宠张皇后一人、不设妃嫔,这能理解;
想做明君,登基后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开创“弘治中兴”
,也能理解;
恨他爹明宪宗专宠万贞儿,连带着自己亲娘纪氏在后宫受委屈、早逝,这份心结同样能理解。
可他偏偏“爱屋及乌”
到糊涂——
对独子朱厚照半点正经教育都没有,不管是治国之道还是帝王心性,全凭孩子性子放任自流,简直是养“熊孩子”
。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