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暗流涌动瓜分利益三(2 / 2)

加入书签

尘往人衣领里灌,吹得三大总兵的心思各有盘算,连帐前的军旗都猎猎作响,像是在替他们藏着心事。

高杰夫妇几乎没半分犹豫,一早就站定了马士英的队伍——

帐内烛火下,高杰手指敲着桌案,语气斩钉截铁,

“若北方真被李自成占了,我们跟他过节,宿仇早结下了,哪还有活路?”

他妻子邢氏坐在一旁,手里捻着佛珠,也点头附和,

“唯有跟着马大人在南方撑住局面,才能保住现有的兵权与地盘,这事容不得半点儿含糊。”

高杰心里比谁都明白,自己的根基全在手里的兵马,一旦站错队,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刘良佐却像雾里看花,始终摸不清方向。

先前汝南闹得沸沸扬扬,流寇过境的消息传得人心惶惶,他干脆缩在颍州的总兵府里做起了“壁上观”

,连帐下将领请战的文书都压着不批。

他坐在太师椅上,捧着热茶叹气,心里门儿清:

自己手里的兵多是临时招募的乡勇,根本不是流寇的对手,与其掺和进去吃亏,不如守住颍州这一亩三分地,至少能保自己衣食无忧。

朝廷虽补了拖欠的粮饷,可短短两年换了两个年号,乾德接着崇祯,这朝局变得比翻书还快,他实在看不透谁能笑到最后。

马士英派来的说客把利弊讲得天花乱坠,从拥立福王说到将来的封赏,他嘴上没反驳,笑着应下“愿为南朝效力”

,心里却还揣着小算盘——

他本就不是什么忠君之人,更爱的是手里的兵,等看清楚南京那边谁真正掌了实权,再死心塌地站队也不迟。

最难受的要数黄得功。

他坐镇庐州府,像被各方势力遗忘了一般:

北边顺军的动向隔三差五传过来,勤王的圣旨却半字没送到他手上,偏偏朝廷的粮饷按月补足,连冬衣的布料都提前运到了营中。

按理说,这时候朝廷该给个明确的令旨,要么让他移兵江北布防,要么命他驻守庐州保一方安稳,可偏偏什么动静都没有,只让他悬着一颗心,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阮大铖亲自来庐州邀他入南朝,坐着乌篷船来的,在总兵府里唾沫横飞,说要共抗北方贼寇、复大明基业,黄得功听着觉得有几分道理,可心里总犯嘀咕——

那北方的“顺皇”

若真想对江南动手,何必先乖乖补足粮饷?

难不成是想兵不血刃,先稳住他们这些手握兵权的总兵,等将来再一网打尽?

这话他没敢说出口,怕寒了人心,只拖着没给准话,整日在府衙的青砖地上踱来踱去,靴底磨得响,目光总不由自主望向北方的天际,眉头皱得能拧出水来。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