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研究天团岩画星图三(2 / 2)
就藏着不少“王牌”
:
辩疫气的大家吴又可教授,还是乾德二年初被番子从苏州府找来的——
当时他正和一群医界同道在茶馆集会,手里还攥着刚写就的《温疫论》手稿,同行的既有外科圣手陈实功的徒孙、擅长疮疡诊治的山阴人祁坤,也有内外全科都精通、能凭一味方剂调理疑难杂症的长洲人张璐,还有辩证科的新建人喻昌,此人最善从脉象里揪出隐疾,曾靠三指诊脉断出产妇腹中双胎。
番子一看这阵仗,哪肯放过,干脆“打包”
把四位大家连同他们的家人、药童全请到了研究院,这一下就补全了医科在疫病防治、外科手术、全科调理、病症辩证上的所有短板,连之前棘手的军中疫症,都被吴又可带着团队攻克了。
说起来,医科本就是研究院里人才最多的科室。
太医院御医的家眷早都安置在山下的香泉镇,平日里御医们轮班值守,闲时还能回家团聚;
加上各地搜罗来的民间圣手,科室规模竟比农科还大,最后和农科、神谕科一起,被称作研究院“三大科”
,连办公的院落都比其他科室宽敞三分。
至于其他科室,物理科与数学科是重工领域的核心主科,小到古机械修复、大到新式器械研都靠它们;
地理科、天文科、水利科则撑起了建工方向的三大研究板块,修渠、筑城、观星定历都离不开;
唯有生物科与化学科还在展初期,目前各自只有汪昂和孕期的徐琳达负责,手下研究员不过十来人,算是研究院里的“潜力股”
科室——
但谁都知道,凭着汪昂的钻劲和热爱事业的徐琳达,这两个科室迟早要成气候。
文理科虽也是人才挤挤,门类却分得细——
有埋故纸堆、专啃残碑断简的考据派,有对着上古符文能推演三天三夜的解读派,有捧着孤本善本逐字校勘的古籍派,还有堪舆、风水师的各派,平日里各钻各的领域,连开会都难得凑齐,几乎互不统属。
若不是这次电报上的符文牵扯甚广,需要众人合力攻关,这群平日里各有坚持、连对古籍注释都能争上半天的教授们,还真难凑到一起这般融洽,连递茶都不忘顺带交流两句符文的新现。
特别是堪舆风水师,实在是各执己见的顽固分子,涉及的派别更是分成三大类八个分支,还都有典籍支持。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