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继续西进,战事焦灼(一)(1 / 2)

加入书签

更有意思的是奥斯曼帝国的那位总督,面对阿巴斯二世带着哭腔的“寻求庇护”请求,他竟真的点头应下了。

说穿了,这背后的缘由再简单不过——

阿巴斯二世给的实在太多,多到让人无法拒绝。

整整一百万枚金币,每一枚都裹着沉甸甸的金光,落在总督府冰冷的石桌上,哗啦啦堆成小山,而这堆财富,所求的不过是一个暂时安身的角落,一个能躲开活僵追杀的容身之所。

这位收下重金的奥斯曼总督,名叫阿普杜拉赫·哈曼尔,出身库尔德贵族。

库尔德人可绝非草原上随波逐流的寻常部族,他们是米底人与波斯人在千年时光里,伴着两河流域的风沙慢慢融合出的族群,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形成稳定的部落联盟,论族群资历,妥妥算得上中亚第四大族。

可命运偏对他们格外苛刻,他们就像块夹在大国石缝里的肉,总是在波斯帝国的铁腕、阿拉伯势力的扩张与欧洲殖民者的野心之间辗转,一次次被征服、被拆分,又一次次在废墟与战火里挣扎着聚拢族人,连自己的命运都半点由不得自己。

十二世纪时,库尔德人的长矛终究挡不住鞑靼人踏破山河的铁蹄,整个族群还是落了个被征服的结局,连信仰与习俗都要听人摆布。

这样压抑的日子,一直熬到帖木儿帝国崛起才总算迎来转机——

新政权不仅没有像以往那样压榨库尔德人,反倒格外善待他们,还允许他们自由信仰伊斯兰逊尼派,久被束缚的族群,总算得了片喘息的空间。

可安稳日子从来短暂,帖木儿帝国刚一垮台,波斯人便如潮水般卷土重来,迅速复国并建立起萨非王朝。

这下库尔德人又坐不住了,他们早已受够了寄人篱下的日子,不愿再被旁人辖制,于是一次次举旗发动叛乱,一心想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政权。

萨非王朝自然不会容忍疆域内出现分裂势力,每次叛乱都用最强硬的手段镇压,刀光剑影里,库尔德人的复国梦一次次破碎。

眼看靠自己的力量终究无法摆脱萨非王朝的掌控,库尔德贵族只好放下身段,转头向奥斯曼帝国求援。

几经周旋与利益交换,他们终于在1638年成功脱离萨非王朝的掌控,获得了名义上的自由。

到了1639年,奥斯曼帝国与萨非王朝正式签署《佐哈布条约》,条约上白纸黑字写着,承认库尔德人的独立地位。

奥斯曼帝国还格外“大方”,将肥沃的原巴比伦地区划给他们作为领地,只要求他们按时缴纳赋税,便可实现高度自治——

这样近乎“天上掉馅饼”的条件,库尔德贵族自然是求之不得,当场便爽快应了下来。

如今萨非王朝的阿巴斯二世,竟像条丧家之犬般狼狈逃到了巴格达。

按常理说,库尔德人与萨非王朝曾打得你死我活、水火不容,见了这位亡国君主,本该直接将他拒之门外,甚至落井下石。

可这世间的生存规则向来如此——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筹码够重,昔日的仇恨便能暂且搁置。

哈曼尔心里早就算得明明白白,这笔账在他脑子里翻来覆去盘了好几遍:

阿巴斯为求庇护,一出手就是一百万枚金币,而自己只需从中拿出十万枚,便能打通奥斯曼帝国的关节,让上层点头允许阿巴斯二世在此流亡。

这么一来,剩下的九十万枚金币,就能稳稳当当地落进自己腰包,成了实打实的私房钱。

至于日后萨非王朝会不会卷土重来,与奥斯曼帝国再启战端,那都是远在天边的后话,眼前这堆闪着金光的利益,才最该牢牢攥在手里。

他压根没细想,曾经能与奥斯曼分庭抗礼的强盛萨非王朝,为何会落得让君主流亡的凄惨地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