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山海关后,队伍继续向北前行。     王永年步履蹒跚地走在队伍之中,身上破烂的棉衣满是补丁,腿脚也一瘸一拐的。     他的头发依然梳理得一丝不苟,脸和手仍然保持着洁净。   &nb">     离开山海关后,队伍继续向北前行。     王永年步履蹒跚地走在队伍之中,身上破烂的棉衣满是补丁,腿脚也一瘸一拐的。     他的头发依然梳理得一丝不苟,脸和手仍然保持着洁净。   &nb">

第147章 狼狈不堪的王永年(1 / 5)

    离开山海关后,队伍继续向北前行。

    王永年步履蹒跚地走在队伍之中,身上破烂的棉衣满是补丁,腿脚也一瘸一拐的。

    他的头发依然梳理得一丝不苟,脸和手仍然保持着洁净。

    即便是落得全家流放宁古郡的田地,这位曾经的侍中还是放不下世家大族的风度。

    “父亲,您怎么又自己走出来了。”

    一名穿着麻衣的少年放下手中的破碗,快步走了过来,搀起王永年。

    少年名为王羲正,乃是王永年的独子。

    和王永年的蝇营狗苟不同,他儿子王羲正倒是光明磊落。

    王羲正年少时便在大儒身边学习经文,性格正直,学问渊博,孝顺父母。

    王家的那些奴隶生意他从未插手过,流放至此完全是受王永年牵连。

    得知自己徒弟因父连累获罪后,那位大儒还亲自去庆帝面前求情,庆帝倒也给面子,允许王羲正不去关外留在大儒身边。

    但王羲正却拒绝了,并表示我父在关外受苦,自己躲在老师的庇护下,岂不是不孝?

    随后,毅然决然地陪王永年去了关外。

    “父亲,快随我回去,莫要让其他人认出您来。”王羲正焦急地搀扶着王永年往路边躲。

    这两万奴隶虽然来自大庆各地,但说不得就有人曾经流落到王家的牙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