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封爵大典(中四个下)(4 / 5)

加入书签

bsp;   能被封的伯爵的,肯定是奉国一脉的核心文臣,他们这些被伪帝抛弃之臣,自然没这个福分。

    而此次被封爵的文臣也很多,足足有十六人。

    李彻之所以如此,自然有原因。

    大庆的仗,打得差不多了。

    待到灭了伪帝之后,周边便没有值得大庆全力出手的对手了。

    而当天下太平之时,必然要收缴武将手中的权力,并开始重用文臣。

    重文轻武,是每一个走上正轨的王朝都要做的事情。

    宋朝因此而落下‘大怂’的骂名,前世的李彻也跟风喷过宋朝。

    但当他自己做到这个位置上,才清楚当初赵匡胤这个决策,做得多么英明。

    武将掌权的危害,可比文臣掌权的危害要大多了。

    文臣掌权那叫乱政,武将掌权纯粹就是乱整!

    历史给的教训足够多了,像是董卓之流已经算得上是平和的武将造反了,仍然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唐末的武将担任节度使,闹出的乱子更大,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

    他们凭借军权割据一方,无视中央命令。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记载:“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

    如果仅仅是不听朝廷命令也就算了,关键是整个社会秩序都在崩溃。

    道德不存,没人去读书,兵强马壮才是王道,社会价值观退化到弱肉强食的原始时代。

    武将统治残暴,强夺枉杀成为常态,百姓生活艰难,社会矛盾激化。

    甚至到最后,那些军阀头子自己都发觉,不能再如此持续下去了,重文轻武的宋朝应运而生。

    有了前车之鉴,李彻自然不会效仿唐朝节度使制度,将奉军的虎狼之将分封出去,人事、军务、政务一把抓。

    当然,也不能矫枉过正,把大庆变成另一个大宋。

    如此一来,唯有平衡文武关系,先将文臣的地位提升上去才行。

    怀恩继续念道:“今擢十六伯爵,以彰经世之才:”

    “文贞伯,钱斌!”

    钱斌不在此地,但一众文官仍是倒吸一口凉气,眼中的羡慕溢于言表。

    ‘文’代表学识,‘贞’代表品行端方,这是对文臣品学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