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剑起处 第八十九章 明理书院(1)(2 / 3)

加入书签

,与那高台、与这山、与这片天地,浑然一体。

    那是一位青衫老者,须发皆白,面容清癯,身形略显消瘦。

    他站在那里,没有任何迫人的气势散发,甚至感觉不到丝毫灵力的波动,就像一位最寻常不过的乡村塾师。

    然而,当他那双平静如古井深潭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众学子时,陆明只觉得浑身一轻,连日赶路的疲惫、初入陌生环境的忐忑、心底那点微末的自矜与不安,竟在这一瞥之下,如同被温水洗过一般,悄然消散。心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宁静与通透。

    这便是儒圣,颜青庐。

    颜青庐并未开口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掠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片刻后,他抬起右手,伸出食指,凌空虚划。

    指尖过处,并无光华闪耀,也无雷鸣风啸。但就在他指尖划动的轨迹上,虚空仿佛变成了一张无形的宣纸,一个古朴的篆文,随着他指尖的移动,被清晰地“书写”了出来。

    那是一个“礼”字。

    它并非由笔墨构成,也非灵力凝聚的光影,它更像是一种“理”,一种“道”,直接烙印在虚空,烙印在所有目睹者的心间。笔画圆融,结构端庄,每一笔都蕴含着说不清的规矩、法度与和谐。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散发着温润而永恒的光芒。

    陆明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字。他感到自己的神魂,似乎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去模仿,去体悟那个字的每一处转折,每一分意蕴。

    体内那丝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灵力,竟不由自主地开始缓缓流转,循着某种玄奥的路径,变得异常温顺和驯服。

    脑海中,过往读过的那些关于“礼”的经义篇章,如同零散的珠玉,被一根无形的丝线串起,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原来,这就是“圣人传道,不言之教”。陆明心中震撼莫名。

    颜青庐书罢“礼”字,指尖再动。

    第二个字,“德”。

    笔势愈发厚重,带着山岳般的沉稳与承载。学子们只觉得肩头微微一沉,仿佛有无形的重量压下,并非压迫,而是一种敦促,一种砥砺。

    第三个字,“仁”。

    此字一出,一股温煦博大的气息弥漫开来,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许多学子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柔和之色,眼神变得明亮而纯净。

    第四个字,“理”。

    笔画最为繁复,结构最为严谨,光芒内敛,却仿佛蕴含着天地间最根本的秩序与法则。

    看到这个字,陆明感到自己的思绪变得异常清晰、敏锐,一些平日修行中百思不得其解的关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