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暗流涌(1 / 5)
第一幕:独木撑
秦淮河的桨声灯影,驱不散乌衣巷深处,丞相府邸的凝重。
谢安宽大的书房内,烛火通明,却照不透他眉宇间,积郁的忧色。
他并未如往常般抚琴或清谈,而是独自一人,面对着一幅,巨大的荆襄舆图。
图上应城、江夏等要地,被朱笔重重圈出,箭矢标记密布,形势一目了然。
脚步声轻响,他的心腹侄子,北府兵主帅谢玄,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
未及卸甲,便躬身行礼:“叔父。”
谢安转过身,脸上勉强挤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幼度来了,坐。前线情况如何?”
他亲自给谢玄,倒了一杯热茶,目光却始终,未离开地图。
谢玄接过茶杯,却无心饮用,快速禀报。
“侄儿已令前锋,加速驰援应城,最迟后日午时可达。”
“但据最新塘报,冉闵攻势极猛,应城伤亡惨重,桓石虔虽勇,恐亦难久持。”
“侄儿担心……援军未至,城已先破。”
他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的锐气,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这是他,独当一面后的,第一场大战。
对手又是,凶名赫赫的冉闵,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谢安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应城,缓缓道。
“应城之重,关乎荆襄存亡,乃至建康安危。桓石虔能守到今日,已属难得。”
“幼度,你可知如今建康城内,最危险的,不是冉闵的兵锋,而是……”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敲了敲,建康的位置,“……这里的人心。”
谢玄神色一凛:“叔父是指……王国宝他们?”
谢安颔首,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岂止王国宝……”
“门阀私利,重于社稷,清谈误国,积习难返。”
“陛下近日,受小人蛊惑,对前线战事,已生疑虑。”
“若应城有失,或战事迁延不下……”
“朝中弹劾你我,‘劳师糜饷’、‘激起边衅’的声浪,必将高涨。”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仿佛能穿透,这金陵繁华,看到那些朱门之内,正在进行的肮脏交易。
“王国宝近日与不少宗室、士族往来密切,其门下清客,四处散播流言。”
“说北府兵空耗国力,却连一支流寇,都剿灭不了……”
“甚至有人暗中提及,当年北伐大战后,桓温旧事……”
桓温旧事,意指权臣借北伐扩张势力,最终威胁皇权,这是极其敏感的暗示。
谢玄年轻气盛,闻言不禁怒道:“岂有此理!”
“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他们在后方,不仅不支援,反而拖后腿、捅刀子!”
“叔父,难道就任由他们,如此妄为?”
谢安转过身,目光恢复了平静,但那平静之下,是历经风雨后的坚韧与无奈。
“堵不如疏,压不如导。幼度你记住,为相者,不仅要御外侮,更要安内患。”
“此刻,稳住朝局,比打一场胜仗更难,也更重要。”
他走回案前,铺开一张宣纸,提笔蘸墨。
“我会即刻上书陛下,详细陈说,应城战事之紧要……”
“荆襄防线之关键,并再次申明,北府兵进军方略。”
“同时,也会联络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如王彪之等,共同稳定朝议。”
他笔下不停,继续道:“对你,我有两件事交代。”
“其一,援救应城,务必全力以赴,若能击退冉闵,则一切流言,不攻自破。”
“其二,行军途中,要格外留意北面慕容恪的动向,此人按兵不动,其心叵测。”
“需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