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十二 章 大宝考童生(2 / 4)

加入书签

p;   “沈知渊,你先来。”张先生目光落在大宝身上,带着几分好奇——这么小的孩子来考童生,他还是头一次见。

    大宝起身,走到考场中央,微微躬身行礼,然后开口背诵。他的声音不算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文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千字之文,他背得如瀑布落九天,字字清晰,句句流畅,没有一处停顿,更没有一字错漏。高台旁燃着的计时香才烧到一半,他已阖上眼,从容背诵完最后一句,躬身归座。

    整个文庙瞬间陷入寂静,连张先生都愣了片刻,随即抚掌赞叹:“好!好一个过目不忘!此子八岁,竟有如此记忆力,难得!”

    四县试次战:解义引实例

    第二场考解义,题目是“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要求考生结合典籍与现实,阐述对“为政者需自身端正”的理解。

    考生们纷纷提笔,大多围绕“孔孟之道”展开,引经据典却略显空洞。唯有大宝,提笔后略一沉吟,便腕走龙蛇,写下自己的见解:

    “政者,正也;上正则下正,如寒泉清则百川清,如母贤则子孝。昔年我乡有恶绅,恃强凌弱,欺压妇孺,后沈氏立新规,男女并重,济贫办学,乡邻皆服——此乃‘上正’之效也。又闻《千金方》有云:‘上医医国,下医医人’,为政者若能如医者般,先正己身,再济万民,则天下自安。”

    他以空间寒泉的“清澈”为喻,既贴合田园生活,又显生动;引“沈氏新训”的实例,将抽象的“正”落地为可感知的民生改善;更巧妙结合母亲教的《千金方》知识,让解义既有文化底蕴,又有现实关怀。

    张先生拿起大宝的答卷,越看越惊喜,忍不住拍案叫绝:“此子不仅记性好,更有自己的见解!八岁孩童,能将‘正’与民生结合,条理清晰,说理透辟,神童也!”

    五县试终战:对策通军政

    第三场考对策,题目是“若边境不宁,当何以安之?”,这是一道典型的军政题,连许多成年考生都只能泛泛而谈,没想到竟会出给童生。

    考生们顿时慌了神,有人写“增兵戍边”,有人写“和亲止战”,大多千篇一律。大宝却沉吟片刻,笔锋陡转,写下三条对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二章大宝考童生(第2/2页)

    其一,“药膳济军”:以灵泉药材制便携药膳,补将士气血,强军队战力,如寒泉灵菇鸡汤罐头,保质期三月,可解长途行军饮食之困;

    其二,“女学稳村”:在边境村落设女学,教女子药膳、纺织,让将士无后顾之忧,民心定则边境稳;

    其三,“机关守隘”:以寒泉灵竹制连环弩,设伏于险隘,可连发十箭,箭涂麻沸散,既能御敌,又不滥杀,附连环弩草图一张。

    三条对策,句句实用,既有具体方法,又有实操细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