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2【陈贵良:建议老先生们多看书】(2 / 6)

加入书签

民属于特例。他阐述农耕文明的时候,从几千年来的整体看问题,而且还只看农耕文明的缺点。在阐述游牧文明时,却又喜欢‘以小见大’,专门挑优点来讲。”

    “典型的双标!”

    刘义伟道:“双标?”

    “对,双重标准,”陈贵良道,“某些人特别喜欢双标,尤其是谈到中外差别的时候。同一件事,中国人和外国人做出来是不一样的。”

    刘义伟笑道:“大概讲讲。”

    陈贵良说道:“我曾经一度痴迷《读者》之类的杂志,后来我发现那些文章自相矛盾。他们说中国人溺爱孩子,外国人注重挫折教育。又说中国人打压孩子,外国人注重鼓励教育。我就想知道,中国人该怎么教育孩子?”

    “该鼓励时鼓励,该打压时打压。”刘义伟笑得更欢。

    陈贵良又说:“那这种论调呢?中国父母忙于工作,都不怎么陪伴孩子。外国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所以孩子长大了开朗自信。又说中国父母过于关注孩子,外国父母则给孩子足够的个人空间,所以外国孩子长大以后开朗自信。”

    刘义伟说道:“也可能是中国父母既不陪伴,又在某些时候过于关注。”

    陈贵良道:“写这种文章的人,眼里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字风俗信仰政体各不相同,但都能被他们找到强于中国的共性。其实跟《狼图腾》一样,都是同样的玩法。”

    “怎么讲?”刘义伟继续引导。

    陈贵良说:“提取一些全人类的共性。把人性的弱点,说成是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