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帝王间的争锋(2 / 6)

加入书签

岁便香消玉殒。还有承乾,他的太子,那个原本聪慧过人的长子,竟因足疾日益自卑,最终在绝望与怨恨中铤而走险,举兵谋反,落得个被废身死的凄凉下场……这些残酷的预言,一遍遍在他耳边回响。

他曾以为自己是完美的帝王,励精图治,开创盛世。可这些关于至亲的预言,却无情地撕开了他完美表象下的裂痕——一个忽视家庭、任由偏心滋生、最终酿成骨肉惨剧的父亲。李泰那看似无害的聪慧和野心,承乾在重压与忽视下扭曲的内心,还有自己对青雀那近乎盲目的宠溺……过往种种,此刻都成了扎心的利刃。他沉浸于宏图霸业,却让至亲之人在身边无声地滑向深渊。

“传旨!”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在寂静的殿中响起,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闷,“魏王李泰,不敬兄长,言行无状,着即闭门思过,非诏不得出!太子宫及皇后所居立政殿内外侍从,即刻更换,务必选用忠心可靠之人。另,加派羽林卫,严密守护晋阳公主(兕子)、长乐公主(丽质)寝殿,无朕手谕,任何人不得惊扰!”

一道道旨意,迅疾如风雷,传递出宫门。这是他迟来的补救,是对未来悲剧的疯狂阻解。他怒斥了李泰,将其野心暂时禁锢于高墙之内。他更换了太子和皇后身边的所有侍从,如同为易碎的珍宝重新筑起坚固的壁垒。他将两个年幼体弱的女儿严密地保护起来,隔绝一切可能的威胁。他甚至开始秘密搜寻名医,只为那据说能治愈太子足疾和皇后“气疾”的渺茫希望。

然而,仅仅如此还不够。愧疚与后怕如同藤蔓缠绕心头,勒得他几乎喘不过气。他需要一个交代,一个忏悔的出口,尤其是对那个被他严厉苛责、几乎压垮的太子,对他那即将因他而饱尝丧子丧女之痛的观音婢。

“传太子、皇后,立政殿见驾。”他疲惫地闭上眼,手指用力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

当长孙皇后仪态端庄却难掩一丝忧色地行礼,当李承乾小小的身影带着几分属于储君的沉稳,却又掩不住面对父亲时的拘谨和一丝畏惧出现在立政殿时,李世民心中那根名为愧疚的弦,绷得更紧了。

“臣妾参见陛下!”

“儿子见过阿耶。”

李世民摆了摆手,脸上努力挤出一个温和的笑容,亲自上前将妻儿扶起,引至暖榻上坐下。他伸出手,动作有些生涩地抚摸着李承乾的发顶。太子小小的身体明显地僵了一下,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亲昵极不适应。

“承乾,”李世民的声音刻意放得轻柔,带着一种他自己都陌生的温软,“近日学业如何?太傅可有夸奖?在宫里……可有人欺负朕的太子?”

李承乾抬起头,黑白分明的眼睛里清晰地闪过一丝困惑和受宠若惊。在他的记忆里,父亲的目光总是带着审视和严厉的期许,这样温和关切的询问,几乎从未有过。他有些局促地低下头,声音细弱却努力平稳:“回阿耶,太傅说儿子尚能用心。儿子在宫里一切都好,阿耶不必忧心。”

“朕是你的父皇,”李世民加重了语气,目光紧紧锁住儿子那双与自己极为相似的眼眸,“在朕心中,你是朕亲自册封的太子!朕对你寄予厚望,故而平日里对你……不免苛责了些。承乾,你可怪朕?”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试探。

李承乾的睫毛颤动了一下,低声道:“儿子懂得。儿子是储君,自当比兄弟们更加勤勉,不敢懈怠。”

“承乾啊……”李世民长长叹息一声,仿佛要将胸中积压已久的郁结尽数呼出。他伸出手,将儿子有些冰凉的小手完全包裹在自己宽厚温热的掌心,“朕知道,在你心里,朕或许更偏爱青雀一些。但今日,朕要清清楚楚地告诉你!”他语气陡然变得郑重,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在朕心中,只要你不犯下不可挽回之大错,即便你身有足疾,你也永远是朕的太子!朕会穷尽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