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暗流记忆(1 / 2)
当晚,景区举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光流节”,忆灵在屏障外创造了壮观的能量展示,而景区内部则回应以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全息重现。两种文明通过艺术进行着对话。
霍去病站在观察台上,看着内外交织的光之舞蹈,轻声道:“它们不再冷了。现在它们很...温暖。”
朱元璋站在远处观望,仍然没有完全放下戒备,但眼中也有一丝惊叹。
乾隆则在自己的区域创作着“乾隆-忆灵联合艺术”,自称是“两个伟大文明的桥梁”。
嬴政和李世民站在控制室,看着这前所未有的景象。
“这是一个开始,”李世民说,“一个理解的新开始。”
嬴政点头:“也是一个危险的新开始。我们仍然不了解它们的全部,也不了解这种融合的长期影响。”
逸一的声音加入他们:“这就是生命的本质,不是吗?在不确定中前行,在风险中成长。”
屏幕上的光流轻轻波动,仿佛在赞同。
景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一个人类与忆灵共舞的时代。
而每个人都知道,这仅仅是个序曲。
光流节后的景区似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忆灵继续在屏障外流动,偶尔通过光纹图案与内部进行“交流”,但不再有异常事件发生。大多数工作人员和锚点逐渐习惯了新的环境,甚至开始欣赏这种变化带来的美感。
然而,嬴政和李世民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们知道,表面平静之下可能潜藏着未解的谜团和危险。
嬴政继续研究林昭博士留下的凤凰协议细节。他发现协议中有一个隐藏极深的子模块,标记为“记忆回廊”。这个模块似乎与工部在“蚀暗之潮”中丢失的数据核心有关。
“记忆回廊不是简单的数据存储,”嬴政在分析报告中写道,“它是一种意识存档系统,设计用来保存工部研究人员的人格和记忆...在灾难发生时。”
李世民则专注于研究锚点们与忆灵之间日益增强的精神连接。霍去病仍然是主要的沟通渠道,但其他锚点也开始报告奇怪的梦境和直觉——尤其是关于“蚀暗之潮”的片段记忆。
朱元璋某天突然说起:“咱梦见了那个白衣女人...林博士。她站在一道裂开的天幕下,身后有很多人跑来跑去。她在喊什么...‘记住代价’?”
乾隆则有了更加令人不安的体验。他在创作光流艺术时,偶尔会陷入短暂的恍惚状态,然后画出一些复杂的技术图表——他本人完全无法理解,但嬴政认出那是工部早期的维度理论模型。
“朕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乾隆困惑地说,“就是手自己动起来了!”
最令人担忧的是霍去病的变化。他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但开始难以区分自己的记忆和他人的记忆。有一次,他突然用林昭博士的语气说话,详细描述“蚀暗之潮”最后时刻的技术细节,持续了近十分钟才恢复正常。
“我觉得自己像一扇开着的门,”他事后描述,“风吹过,带来各种声音...有时候很难记得哪些声音是我自己的。”
嬴政和李世民意识到,凤凰协议可能不仅仅是关于与忆灵融合,还涉及某种形式的...死者回归。
逸一确认了他们的怀疑:“根据最新分析,‘蚀暗之潮’中失踪的工部人员可能没有完全死亡。他们的意识可能被分散存储在了维度结构本身中...现在随着屏障的改变,正在逐渐‘回流’。”
这个可能性既令人兴奋又令人恐惧。如果工部人员能够以某种形式回归,他们可能拥有解决当前困境的知识;但另一方面,这种意识回流可能对现有人员造成无法预测的影响。
为了安全地探索这一现象,嬴政设计了一个名为“记忆钓鱼”的实验:使用经过修改的维度共振器,尝试有选择性地吸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