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平衡的艺术(2 / 2)
奏。”
观察者通过林昭混合体默默地参与这个过程,提供数据分析和模拟预测,但避免直接干预。它似乎在研究这种“自下而上”的规则制定过程。
宪章起草过程充满了艰难谈判和妥协。最大的争议点围绕“意识混合体的地位”和“忆灵的权利范围”。
一些人类成员坚持意识混合体只是“高级程序”,不应享有与生物人类同等权利。意识混合体代表则反驳称他们已经发展出自我意识和情感,应被认可为新人种。
忆灵的权利更加抽象难定:它们是否需要“生存空间”?它们是否有“意愿”和“偏好”?还是只是自然现象般的存在?
霍去病尝试充当调解人:“我们不需要给所有存在同样权利,但需要尊重所有存在的本质和价值。就像森林中的树木和动物,各不相同但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经过数周的激烈讨论,一份初步宪章终于成形。它承认不同存在形式的不同权利和责任,建立了一个基于“相互尊重和共生”而非“平等”的框架。
观察者对最终草案给出了它的分析:“这个框架在效率上不是最优,但在系统韧性和适应性上表现出色。有趣的设计。”
这可能是它能够给出的最高赞美。
宪章通过全民公投获得通过后,景区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签署仪式。各种存在代表以各自方式“签署”了宪章——从生物签名到光流模式到意识印记。
仪式结束时,一道特别美丽的光流图案在屏障外形成——忆灵似乎以自己的方式认可了这个新宪章。
然而,平衡的艺术远未结束。宪章的实施需要具体政策和机构的支持,而这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一个主要挑战是创建“多元存在委员会”,由各种存在形式的代表组成。但如何分配席位?按人口比例?按贡献度?按存在时间?
最终达成的妥协是创建一个混合系统:部分席位按存在形式分配,部分席位由全体选举产生,还有少数席位留给特别指定(如观察者代表)。
第二个挑战是建立解决跨存在形式争议的机制。人类与意识混合体之间的误解,忆灵与锚点之间的空间冲突,执行单元与各种存在之间的摩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