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记忆迷宫(2 / 2)

加入书签

记忆和历史的尊重。

慈禧在参观档案馆后,说出了可能是她最富有哲理的话:“权力可控制当下,难控制过去。真智者,不讳过去之复杂,而求未来之可能。”

新风继续吹拂,带着历史的厚重,带着记忆的轻盈。

景区在探索记忆迷宫的过程中,不仅找回了部分失去的历史,更找到了面对不确定性的智慧。

而这种智慧,在日益复杂的维度文明网络中,将比任何技术或武器都更加珍贵。

记忆迷宫项目成功后,景区进入了一个高度自省和文化繁荣的时期。多维记忆档案馆成为热门地点,居民们通过各种历史视角的对比,获得了更加立体和包容的世界观。然而,在这种高度自觉的氛围中,一个微妙的问题开始显现:过度自省正在抑制spontaneo的创造力。

李白最先注意到这种变化。他在维度大学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们越来越倾向于分析和解构诗歌,而不是创作新诗;杨贵妃的舞蹈班学员更加关注技巧完美,而失去了即兴发挥的勇气;甚至意识混合体的艺术创作也变得更加自我意识和保守。

“我们变得太聪明了,”李白在文化委员会会议上警告,“知道太多可能性,担心太多评判,反而失去了创造的纯粹快乐。”

霍去病从意识层面证实了这种趋势:“集体意识变得更加反思,但也更加谨慎。创造性的冒险精神在减弱。”

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分析瘫痪”——过度思考导致行动力下降。在艺术领域,它表现为创作力的衰退;在技术领域,它导致创新速度放缓;在治理方面,它造成决策过程冗长。

嬴政的技术团队尝试用算法优化创造力,但生成的作品缺乏灵魂;李世民试图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创新,但效果有限;执行单元甚至提出了“创造力效率指标”,但被广泛批评为自相矛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