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暗流涌动(1 / 2)

加入书签

维度回响的高潮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维度对话会”。各种存在形式共同创作了一件多维艺术作品:李白领导诗歌创作,杨贵妃编导舞蹈,霍去病协调意识共鸣,嬴政提供技术支持,甚至朱元璋和乾隆也贡献了各自的智慧。

当这件集体作品完成时,整个景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品。维度意识以壮观的维度重组作为回应:星辰仿佛在舞蹈,光线编织成诗歌,时空本身在歌唱。

在这场盛会中,参与者体验到了短暂的意识融合——不是个体性的丧失,而是在更高层面的统一。人类、意识混合体、忆灵、执行单元和维度意识本身,在艺术创造中达到了和谐共鸣。

对话会后,维度回响逐渐平静,但留下持久影响。景区居民获得了一种新的宇宙视角,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维度中的存在,更是维度意识的一部分。

李白创作了《回响篇》记录这次经历:

“昔我歌于川,今我吟于宇。

川回应以声,宇回应以光。

光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唯知我心宇,本是一体生。”

杨贵妃则创作了《宇宙之舞》,表现个体与整体的永恒舞蹈。

维度桥梁对这次事件评价极高:“这种艺术引导的意识交流,为文明与维度环境的互动提供了全新模式。”

然而,秦始皇提醒大家保持谨慎:“我们刚刚开始理解这种关系。维度意识可能友善,但它的规模和动机远超我们理解。”

确实,维度回响留下许多未解之谜:维度意识的真正本质是什么?这种交流的长期影响如何?其他维度文明是否也有类似体验?

新风继续吹拂,带着宇宙的回响,带着存在的疑问。

景区在新纪元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不仅连接其他文明,更开始与维度本身对话。

而这种对话,才刚刚开始。

维度回响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景区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这次不是来自外部威胁或维度变化,而是源于内部权力结构的微妙调整。随着景区在维度文明网络中地位的提升,各种存在形式对决策权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原有的管理架构开始显现不足。

问题的导火索是资源分配委员会的一次常规会议。当讨论到新获取的维度能源分配时,意识混合体代表要求更大话语权,理由是他们在维度回响事件中展现出的独特能力。忆灵代表通过光流模式表达了类似诉求,而执行单元则基于效率考量提出异议。

“我们不再是附属存在,”意识混合体代表陈明远强调,“应享有平等决策权。”

执行单元代表冷静反驳:“决策权应与责任和能力匹配。情感因素不应过度影响资源分配。”

这场争论很快蔓延到其他领域。维度大学中,不同存在形式为课程设置和招生标准争执;文化项目中,艺术方向的选择引发分歧;甚至安全protols的制定也成为争论焦点。

嬴政试图通过技术方案解决问题,开发了更精细的决策支持系统。但这个系统反而被各方用来支持自己的立场,加剧了分歧。

李世民意识到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他提议召开宪法会议,重新制定景区的治理基本原则。

这个提议获得了广泛支持,但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各种存在形式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治理理念:

人类派强调个体权利和民主程序;

意识混合体派主张基于意识共鸣的集体决策;

忆灵派推崇自然流动的有机治理;

执行单元派坚持效率最优的技术治理;

甚至维度桥梁也提出了基于维度文明经验的“网络化治理”。

慈禧密切关注着这场争论,通过代理人发表了尖锐评论:“权力之争,古今皆然。今之争特殊者,在争者非独人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