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培养本土资本(1 / 2)
张启明也看出三人言不由衷,他也没有多解释的意思。
一个初期的产业,突然这么高的估值,不被人看好才是正常。
张启明严肃道:“你们就按照这个估值,重新做一份报告给我。
三家公司的融资,我们选香江本土资本。
如果本土资本不愿意投资,我们再考虑海外。”
“好的,张生,我们马上重做。”
何国云,吴志勇,陈万东三人,见张启明主意已定,只得接过报告,转身去重做估值。
张启明看着三人离去的背影。
陷入了沉思。
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不一样。
互联网行业更讲究分享财富。
后世的互联网公司,股权都十分分散。
一方面是前期投资要大量烧钱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的渗透性。
极容易走向全球,而且涉及很多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如果吃独食,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可以走得长远。
必须要拉入足够的资本,才能够真正的畅销全球。
张启明之前也开始想过,要对这几家互联网公司吃独食。
仔细分析后,现这根本不可能。
前世他只是普通人占的底层,很多东西看着不像现在这么透彻。
现在他才看透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涉及了太多的行业,需要一些资本扫清障碍。
他刚才向何国云,吴志勇,陈万东透露,将a轮融资机会先给香江本土。
其目的是需要在香江培养一批,愿意投资互联网的资本。
前世,国内互联网公司,大部分的股份基本都是被米国的资本把持。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几乎很难从国内的资本,甚至香江的资本手中拿到投资。
即便是有幸拿到,也是非常的短视。
比如最早期的时候鹅厂,就从李人的小儿子手中拿到投资。
结果持有没多久,就转头卖给了别人。
根本没有持有的上市。
国内本土的资本,投资互联网的就更加稀少,他们更热衷于实体投资。
甚至早期的互联网公司,也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
在银行眼里除了一堆二手电脑,和一堆没价值的数据,这些互联网公司根本没什么价值。
他们更热衷于给实体公司贷款,特别是房地产公司。
在前世时,张启明还没少骂过国内的那些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把股份分那么多给外国资本。
现在他已经明白了这是传统守旧资本,对新兴互联网行业的天然排斥。
其实国外,包括华尔街资本也是一样守旧。
别看金融行业,好像喜欢赚高风险的钱,实际上比很多行业都要守旧。
华尔街传统的金融公司,同样对互联网排斥。
后世崛起的一些新兴资本,如红杉资本,就是吃了互联网的红利。
米国那些资本为什么热衷于到国内投资互联网,不是因为他们眼光比我们长远。
而是因为他们早就在年代初,就开始接触了互联网。
21世纪初,国内的互联网开始生根芽,很多冒出来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借鉴的米国互联网模式。
这些华尔街资本来投资,只需要照搬他们本土的企业进行投资,就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
这一世,张启明自己开启互联网时代。
他可不想,最后又全都让米国资本捡了便宜。
香江必须也有一支,支持互联网的资本。
那就必须让这些资本尝到甜头。
否则他们绝不可能,冒着风险去投资互联网。
仍然会将资金投入地产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