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港股缺陷(1 / 2)

加入书签

张启明要推动大陆企业到港股上市,也是有其深层原因。

香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局限问题,就是只是一座小城市。

极度缺乏上市资源,根本不可能诞生太多的上市公司。

7o年代初那次股灾,之所以那么严重,除了是石油危机以外。

也和一下子太多公司上市有关。

当时四会并存,哪有那么多优质公司符合上市标准上市。

为了让自己的交易所,有更多的公司能上市,只能不断的放低公司上市门槛。

导致许多垃圾公司都能够顺利上市。

可以说那次股灾那么严重,和门槛太低,有很大关系。

这些公司上市根本不是冲着展公司去,纯粹是想要在资本市场上割韭菜。

展到现在,港股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3oo多家。

原本那些地产、金融、公用事业公司,该上市的中大型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上市。

这几年ipo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少。

大部分能上市的,都是和张启明各企业产业链有关的科技、实业公司。

这些公司数量也有限。

推动的互联网公司想要完成上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港交所想要维持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就需拓展新上市资源以维持市场活力。

张启明和袁天樊一众精英商议后,都认为让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国内资本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沪鹏交易所虽已成立。

但《公司法》《证券法》都还没有出台。

最主要的是内地民间老百姓,兜里现在没多少资金。

张启明觉得,提出让类企业赴港上市,通过并不难。

刘立强和汪斌的反应,更加印证了,张启明的猜测。

他们也早就想过推动公司在港股上市。

内部会议已经开过多次。

只是一部分管理层,更倾向于优先展国内资本市场。

对国企赴港上市持谨慎态度。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内地企业在公司治理、财务披露等方面缺乏规范,难以满足国际上市要求。

如果想要赴港上市,就意味着要对股权进行改革。

这是保守派绝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以至于到现在都还在内部讨论中。

汪斌和刘立强是赞同,大陆企业赴港上市一方。

听到张启明建议,当然欣喜若狂。

但是一想到大陆的阻力,两人又皱起了眉头。

汪斌将自己心中顾虑向张启明诉说:

“张生,大陆企业赴港上市,对企业融资展确实很好,也能够增加国际视野。

学习到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

只是我们也有着自己的顾虑。

目前符合港股上市条件的,大多是国企,管理方式和国际企业有着极大的区别。

这会给赴港上市带来极大的不便。

不知道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国企承担着国家的一些命脉责任,上市确实需要谨慎。”

张启明略微思考之后说道:

“我的建议是可以先将一些影响力不大的轻工业,送到港股上市。

比如服装、食品、酒这类公司,可以先行进行上市。

等已经熟悉港股操作流程之后,再让其他国企赴港上市。

另外科技公司,更适合现在的港股市场融资。

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展,国内的科技公司也已经有不少。

计算机行业就有不少符合条件。

科创板对科技公司上市条件,并没有那么严格。

像连想、神州电脑这些科技企业,就有四五家符合上市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