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无声的对峙,对霓虹而言,不是一次军事失败,却胜似一次军事失败。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整个国家在强大邻居面前的无力。
这种不战而败的屈辱感,在接下来的48小时内,发酵成了一场席卷政坛的强大风暴。
社交平台上的愤怒和自嘲只是前奏。
当霓虹主流媒体,从偏右的《产经新闻》到中间派的《读卖新闻》,都开始用头版社论,质问官邸的沉默时,真正的政治危机爆发了。
电视辩论节目上,往日里针锋相对的左右评论家,这一次竟达成了惊人的一致。
他们不再争论是否应该修改法律,而是共同质问同一个问题:“当危险来临时,我们斥巨资打造的防卫力量,和我们最信赖的盟友,到底在哪里?”
过去我们一直在说的,在强调的,不断上升的预算,在宣传中战无不胜的宙斯舰到哪里去了?
内阁的支持率,在一夜之间,从45%暴跌至19%。
他本人被媒体冠以“旁观者首相”的屈辱称号。
他那套基于军事现实的理性克制,在汹涌的民族自尊心和不安全感面前,被彻底定义为了懦弱和失职。
党内最大派阀的领袖大野幸男,召集了所有派阀的元老。
“不能再让他待在那个位子上了。”一位前首相敲着桌子,声音嘶哑,“民意已经崩盘。如果现在解散国会,我们会输掉一百个席位!这是动摇国本的丑闻!”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