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你这学不白上(2 / 10)
配,也不搞什么定点定人。”
“但会后,我们市经委会出一个‘厂校意向对接建议清单’,清单上面会把每个单位今天谈到的工艺方向、可承接内容,技校的专业配置、师资力量、设备条件,做一个建议性的归类。”
“至于怎么对接,谁和谁谈得来,谁和谁项目能合得上,那就回头各自谈。”
“愿意走到一起的,就报项目,签合同,走程序。”
他说得圆润,分寸又稳,尤其后一句“谁愿意走到一起”点得轻巧,落得妥帖。
既避免了现场点名的尴尬,又把主动权交回到厂校双方手里。
至少给他们留了一个“下台阶”的机会。
“那就按这个意思来,后头咱们自己找对口单位沟通。”会场上有人开口道。
空气轻松了些。
梁仲维抬手轻轻敲了两下桌面,为这场三个多小时的会议做了一个圆满的收束:
“‘产教协同’这块是市里定下的重点方向,更是为以后的工人队伍打基础。”
“市里明年的技改专项经费、设备购置审批、技校扩编指标,包括产教融合试点单位的推荐名额,都要立项、要审核。”
“名额就那么多。”
“谁先干出来成果,谁先出成型样件、有验收报告、有参与记录,我们就先批谁。”
顿了顿,
梁仲维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