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我要讴歌我师兄!!!(6 / 7)

加入书签

 张楠拿起草稿纸细细看了一遍。

    虽然画的有些乱。

    但陈露阳的逻辑其实挺清楚的。

    字段分布合理,考虑到了操作顺序、记录栏位、签字验收……而且还能兼顾不同工种的差异,已经是个不错的雏形。

    “行吧,放我这儿。”张楠痛快答应下来。

    对于他来说,画一个这样的小表格轻松加愉快。

    “行,那我就交给你了。”

    陈露阳高高兴兴的当了甩手掌柜,扭头开开心心的走了出去。

    走出力学系办公楼的一瞬间,陈露阳忍不住深深吸进一口气,再重重的呼出。

    呼……

    该安排的都安排下去,剩下的就等着大家的反馈了!

    学习去喽~

    陈露阳背着书包,风驰电掣般的奔回自习室学习去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

    陈露阳虽然每天高高兴兴的上课学习,

    但是张楠却要累傻了。

    陈露阳是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体统筹和市里、学校、技校三方的沟通协调,是这个项目对外的“窗口”和主心骨;

    但真正撑起整个项目“技术底盘”的,是张楠。

    他才是那个从设计图纸一路盯到车床工位、把设计语言转成生产语言的“接口轴”。

    制动推杆刚刚画完,又赶上联轴器结构跟进,紧接着点火线圈模块也要全面推进……

    一环扣一环,

    图纸背后的结构逻辑和技术路径,全得有人站住,张楠就是那个关键节点。

    技校和材料的事情落地,张楠也是彻底忙了起来。

    不是今天在第一工业技校讲解“台阶轴怎么压装、止退孔怎么钻”,

    就是明天出现在机电技校的车间里,解释“锥形内孔为什么必须预铰才能修锥”,

    除此之外,还要轮着跑其余的四家技校,现场给学生们讲结构问题。

    不是回答“标0.1的过盈配合,是不是非得留?”

    就是回答“这止口为啥要留斜面,垂直不好吗?”

    再一转身,工艺那边又出了新需求,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